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20|回复: 0

[健康贴示] 内家拳原初的搏斗意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12 20: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内家拳」应该是近三百年才出现的武术用辞。它最早被引用,见于清初黄宗羲及其子黄百家对王征南拳技之评语。黄宗羲(1610-1695)是明清之际的史学大师,康熙八年(1669),他为这位武术家朋友撰写《王征南墓志铭》。…

「内家拳」一辞的源起
《王征南墓志铭》提到「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有别少林为外家,盖起于宋之张三峰(丰)。三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进,夜梦玄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
黄百家是王征南徒弟,他在其父撰写《王征南墓志铭》后七年,写《王佂南先生传》,收于其着《学箕初稿》之中。内文有:「征南先生有绝技,曰拳、曰射。然穿杨贯戟善射者,古多有之,而惟拳则先生为最。盖自外家至少林,其术精矣。张三峰(丰)既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得其一二者,已足胜少林。」黄百家主要说明其师王征南的拳技属于「内家拳」,此功夫有别于少林而胜于少林,源自张三丰对少林拳之吸收与改造。

内家拳的特色
发展至今,「内家拳」的功夫特色是:一、以静制动。二、犯者应手即仆。三、以柔克刚。四、具有内养之术。(恭请您关注禅武山人公众平台)

古练武人没有内外家之分
奇怪的是,除黄氏父子的记载之外,古书中无人强调徒手实战时的技击方法有内家、外家之分。更值得思索的是,当今世界性擂台搏击赛中,例如K1、MMA等,没有以拳派分类或类似内家外家来分别作赛(近来内地电视台举办的「武林大会」不算)。

从擂台搏击去看问题
国际性「全接触」(Full Contact)的拳例除了一些为避免拳手丧命而指明不准打后枕之外,一般都容许任何技击术的施展。然比武就应该如此。事实上,拳肘脚膝的用法,相对于「击倒」(KO)来说,根本建基于力度、速度和准确度,而不建基于内家拳或外家拳、北派或南派。擂台上,两个人对垒,一对拳套、一个护阴、再加上四条围绳,比武者就要使出击倒对方最有效的方法。

笔者愚见,擂台上从未有过如现今内家拳文述中所谓「四両拨千斤」之类夸大之言。一般好「讲手」者,喜用「化」、「柔」、「丹田劲」等概念来抬高内家拳的威力,一大堆「化劲」、「柔劲」、「掤劲」等文字表述,甚少体验过街头拼命或擂台搏斗那「非死则伤」的瞬间感受和滋味。有过搏击经验的朋友必会同意的是,缓慢的动作是永远用不着的。内家拳文述中的主静之术还可以,主慢则落败无疑。

从擂台搏击的历史看,以太极拳训练为主而又上过擂台的寥寥可数,上了擂台而又胜出的更凤毛麟角。诚然,太极拳、形意拳、心意拳、意拳、八卦掌、武当拳等被称作内家拳系功夫可以在哲理上发挥得淋漓尽致。也正正如此,武术文化存在了一个误区,一直挥之不去,就是文字表述的哲理高度远远抛离实际功夫所能达致的境界。当然,这些武术境界的描述和用辞,都是具备学养的功夫前贤在体验拳道合一之后的真实表述。只不过,后人修炼境界未致,又要延续前人拳理之高度,遂出现过分其辞、矜夸其巧的情况。
这一代太极拳练习者大部分流于空谈理论,到实战时又表现出令人遗憾者居多。半世纪前在澳门举行的「吴陈比武」就值得反思。

「应手即仆」是第二层次的防守术
我们不妨来个定向分析,把黄宗羲所说的「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咀嚼一下。所谓「应手即仆」,是说敌人已向我方打出一拳,我要「应手」,从而把敌人击倒。我们不难想象,若一击即倒的话,何需要「应」?对方用重拳把我击倒,尽矣!呵呵,我又是高手,他的拳被我接了,我就是「应」;或者,他的拳打空了,我回他一拳,他就要「应」。在他来说,打空后要「应」是第二层次的做法。在我来说,要「应」是一种防守术。总之,这是一种处于被攻击情况下的技击术,而不是主攻之术。
如果在实战中,攻人之技为第一层次的搏击术,被攻的处理是第二层次的话,那么,所谓「内家拳」之相对应者,是第二层次的处境打法。为要「应手」,便可有「借力打力」、「以柔克刚」、「以静制动」、「顺势化力」等处理手法,其结果可能是「仆(跌倒)」,故「应手即仆」。进而言之,若要「应」得灵敏、回击有法,那些「用意不用力」、「四両拨千斤」、「舍己从人」、「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等技巧描述便可上场,一并组成所谓「内家拳」的特色。

有些内家拳师傅为要从芸芸众多的名师中突显,标奇立异的自创名相,不但把功夫附会于古代哲学概念——借用《易经》、《易传》、《老子》、《庄子》等名辞,更把现代科学元素混为一谈,变得玄之又玄,可惜大多是不知其所以然的,反正名牌效应用得着,讲得愈玄就愈高档。
今天这种情况更趋严重,说甚么「三度气圈」、「五度力场」、「九度光寰」,还发明几十种「劲」以示高明,真不知所谓!奇怪的是,他们没有一个可以上得擂台,只能在「推手游戏」中自得其乐;或者找几个乖学生按其既定规矩站立摆桩给自己表演「隔山打牛」、「凌空发劲」,再拍几辑硬照、几条短片,放在互联网上做宣传;或付锌印制一两本神乎其技的「秘籍」。(恭请您关注禅武山人公众平台)

有一次,笔者在地铁站踫到一位年轻人向我打招呼。我不认识他。他说他常浏览我的网页,所以在街上认出是我。他说我在网上所写的文章和讲座短片很精采,比起一些所谓「名师」的料子更胜一筹。我笑说:「多谢你的赞赏,欣赏到我的文章者尚要『够班』!」他严肃起来,说:「我有三数字朋友,都是太极拳发烧友,拿了一百万跟某名师闭门学习,学到的也不如你网上所示的练功心得啊!」
噢,那使我蓦然惊觉:原来鄙人的功夫不止一百万!在香港,「拉丁舞」那上千万港元的昂贵学费已震慑人心,庸讵知教授太极拳也同样是赚钱的事业。不过,这些现象只能说是一种「文化灾难」的前兆。
front2_0_Fsf1kLFE1LBAPXUE3XLDFC5gdLk7.1623499237.png
袁康就博士演练武当太乙五行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4-11-24 07: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