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18|回复: 0

[健康贴示] 内家拳修炼十全心经,太有用了(建议收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9 12: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中华内家之拳,祖尊三丰之宗,理根太极阴阳。阴阳相推容虚实,刚柔相荡化八法。然只有悟透希微之机,方能练成真意化境,功夫完臻大乘而阶及神明。

笔者经年练习内家功夫,历尽辛苦,终跻浑然,“自见道之大端”。深悟内家拳修炼是修炼内劲,炼神还虚,复返婴儿,强身却病,发掘潜能,练养结合,内外双修,成就“天地人合一”之道。内家拳修炼者,要遵循:“一念不起、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用、六神无主、七窍不通、八方通融、九九成非、十足神通”的十大要则,这也是内家拳修行的十全心经。

一念不起

就是“性海澄渟平少浪,心田洒扫静无尘。”内家拳术修炼,须要:心中无物,内心无惴,自性不动,清虚静定,至虚至极而入神,此即所谓“修性”“炼心”。概而言之,无非是“清、虚、静、定”四字。心怀无垢为“清”,心中无物为“虚”,念头不起为“静”,内心不乱为“定”。清其心源,虚其心斋,静其气海,定其内心。

心乃一身之主宰,使心灵摆脱世俗的桎梏,而获得“胸中脱去尘浊”的精神自由。即进入内心世界的自由,使身心的潜力得以开发和突破,心灵得以释放(此即所谓内丹的修炼)。正是这种本心清净,恬淡虚无的心境,能够使内家拳修炼者做到渐修的持之以恒,并在这“无念为宗”的渐修中淡化诸欲,达到静省顿悟。

悟者何?拳与道合耳。拳与道合,则从容油然而生,从大处从容而来,从大处从容而去。内家拳的从容,是沿路缠绵运无慌,疾迟圆转意自深。练功时,能一念不起而自得于善,从容闲暇而自中乎道,则豁然贯通而合于拳道了。自此,浑融的劲内感通灵,深沉的意返朴归真,功夫自然而修,功力自然而长,功法自然而生,功境自然而得。则武殆有天授,意气感发,随心应拳,挥洒一片天机。

二目无光

此内家拳眼光之“回光返照”也。眼为七窍之一,能察万物,现心灵之性,有不可思议之妙。故修炼内家拳不可不注意眼法。

由于内家拳是储蓄而不是消耗,是积累收入而不是无妄支出的拳学,行拳走架要求神定自若,守中气,绝杂念,蓄眼神,凝耳韵,也就是精神内敛。所以练拳行功须以养性定心,聚气敛神为主。若心不安,则性扰之;气不聚,则神散之。这正是内家与外家的根本区别之处。所以内家拳行功时绝不强行聚神于目,无端的、强制的双目圆瞪,只能伤神,耗血、劳肝,于养神、养气、养生不利。所以内家拳主张慎守于内,周闭于外,内以安心,外以安目,抱神以静,目勿虎视而常微内含,常内七而外三,七内藏以颐养神气,矫养气质使不俗,三以外用,余光所及能顾盼左右前后已足矣,莫使有多余之耗损。

内家拳有“抑之于眼以留目,含其光明使归于心”的以眼制心的行功心法。即“回光返照”定(静)心法。“回光返照”又名“内照返观”,或称“观自在”。光即目光,含光默默,敛光向内,即是回光。绝诺念之纷,存中道之想,渐至入静,是名曰守;一志凝神,专主于静,洗心滌虑,平心静气,以神守中,谓之返照。所以内家功高之人,由于徜徉于中和之道的人生境界之中,所以大多会古通今,书剑襟怀,儒雅清秀,清雄绝俗,锐气内敛,刚猛尽收,似有仙风道骨;眉目间绝无凶暴游离浮露之相,目光决不威猛狞厉,而是天性纯白,柔静澄明,神光内莹,犹如明月清潭。

三餐不食

即辟谷食气之谓也。内家拳修炼者希望通过“天人合一”的修炼方式,即:用意不用力,以松柔为体,柔圆为用,“专气致柔”,使自身整个身心与宇宙融为一体。

内家拳主旨在于松静自然,以虚为本,唯“静(敬静)、松(松柔)、稳(沉稳)、匀(圆融)、缓(缓慢)、合(和合)、连(连随)”,不用后天拙力,屈伸开合,舒展全体,开启经络,畅通血脉,心意率行,气血流注,日日贯输,进行用意不用力、顺任自然的锻炼。即行功练拳不尚力气,皆心意率行,意识领先,能不用力,尽量不用力;能少用力,尽量少用力;用力而去掉多余的力。

内家拳崇尚无为,以松静为体,绵柔为用,以有形之外形,以有为之动作,而返无为之内动;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脉脉相因,式式相应,势势相承,轻柔缓匀,浑元无间,于静绵幽微中去体验、去激动内气,以内动导外动,以修练无为自然之境界;一切自然而然,无为而为。能量聚积到一定水平,则能自然而然地实现人体的自然净化,浩然之气充沛,精足神旺不思食,自能辟谷食气,以至最终能三餐不食。

然而据神仙家和养生家研究,所谓辟谷是古代修炼者认为某一修炼过程中应少食或不食粮食,而以意念配合呼吸来维持生活,当这一过程完成,修炼的功力就可达到较高的层次,而非永久不食。所谓不食也仅指间断不食稻(米)、禾(粟)、稷(高粱)、麦、菽(豆)五谷等主食,而亦须随时补充茯苓、黄精、大枣、胡麻、灵芝之类仙食。但是,如果认为不食五谷就可以祛病强身,开发智能,挖掘潜能,提高功夫,而一味追求,或潜意识诱导强行“辟谷”,则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不可不慎。

四肢无力

内家拳的“四肢无力”,即:四肢松舒,酥软如绵,空空灵灵,浑雄如醉,以柔用事,毫不托力。

内家拳法无为自然之德,畅自然柔弱之用,在松柔顺舒,不用后天拙力的动式中,逐渐感知动式中的静力,复从静力中觉知内劲,再由劲路而得悟内运之气脉,而进入意念力的全面运用。一旦豁然贯通,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则其念力强盛,灵力大振,意之所至,气即至也,意到气到,气到劲至,“心想事成”,何须霸气乖戾、依赖拙劲拙力,自然“四肢无力”。此即所谓“高手不动手,动手非高手。”动手者,动手动脚也,用拙力也。然虽无力而柔弱,柔弱之施于缠绵旋绕,先天之劲力所以滋生;柔弱之施于依随松长,后天之技巧所以契神。决远者原须柔弱之松长为要妙之技,破近者当凭柔弱之旋绕而作环化之资。知缠绵而进取,知依随而退守,缱绻卷舒,旋绕环化,皆成自然,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极柔软而然后极坚刚,无坚不摧。

内家拳之所以崇尚收敛凝聚、归于柔弱,正是本于“柔弱者生之徒,刚强者死之徒”之宇宙自然规律。所以“四肢无力”之意义大矣。四体百骸,身心内外皆当求柔弱以免于刚强,性心常体太和,若能全身至松、至柔、至顺、至沉,不使有丝毫拙劲滞留于筋骨血脉之间,然后内外合一,内劲通透于周身,无形无意,感而遂通,轻灵变化,圆转自如。久久练习,松运而至柔,运柔而至刚,刚复归柔,终跻浑然,则得真正之内劲,终达其长生久视之道

五官不用

此处之五官者,“心、眼、耳、鼻、口”也。

内家拳行功要求含其光明,凝其耳韵,匀其鼻息,缄其口气,锁其意驰,抱元守一,渐至泊然不动,精神守中,气不外驰。以求魂在肝而不从眼漏,魄在肺而不从鼻漏,神在心而不从口漏,精在肾而不从耳漏,意在脾而不从四肢孔窍(涌泉、劳宫)漏。此即《老子》所谓:“塞其兑,闭其户,终身不勤。”亦即“五官不用”。

内家拳采用内感、内想、内视、内听、内息的五内心法,进行内部环境的净化、平衡、改造和锻炼,为的是让五官渐渐少外用,以至不外用。眼不视(视而不见)而魂在肝,耳不闻(听而不闻)而精在肾,舌不声而神在心,鼻不香而魄在肺,四肢不动而意在脾,经过多年的炼养升华,一旦用不着耳目等器官,就开启了大道之门,超五官的功能,超五官的全息感知,超级的“天人感应”现象就出来了。此即所谓“闭住五官天地通”。正是这超越了五官感知的灵感灵应,体证了内家拳“真空化妙有”的灵机妙用,神宇泰定,神气交养,心光回归,登真存道,浑然的内劲自然而生,功夫自然而修,功力自然而长,功境自然而得。此皆“五官不用”虚灵不昧之象征。

六神无主

这里的神是指人的机能活动和功能状态。

道家认为人之五脏、六腑、骨骸都有神。这里的“六神”是心神、肺神、肝神、肾神、脾神、胆神。大凡拳家均主张“六神有主”,此有主是指六神各守其职。然而不得真传的拳家总是错误的强调“六神有主”,认为只有五脏六腑的强劲,才能功臻上乘。从而一味的强化后天,陷入了“妄动”有为的苦练,忽略甚至忘了:“静修”是弱化后天,强化先天的,违背了内家拳正确的修炼之道。

所以有学识的拳家总是主张“六腑五脏神体精,皆在心内运天经”。即认为五脏六腑均为精气神形的统一体,其所有的功能活动均应以心(元神)为主宰。即拳论之所谓“神为主帅,身为驱使”,“意气君来骨肉臣”。正如《讲义》所说:“人身脏腑所以能有功者,皆神为主宰也。心与神共为物,其静谓之心,其动谓之神。”所以只有当六神(有意识)让位元神(无意识),六神无主(去意识),元神自主,才能总统五脏,协调六腑。操拳练心才能合于自然天道,养气柔体,养气存真,进入虚无生妙有,可与元始相比肩之境。

七窍不通

所谓七窍是指头面部眼、耳、鼻、口七个孔窍。五脏的精气分别通达于七窍,肺气达于鼻;心气达于舌;肝气达于目;脾气达于口;肾气达于耳。人身除上述七窍外,尚有下二窍,分别为前阴和后阴。

为使七窍不致妄用,精气神潜藏不致外漏外泄,历来内家拳主张含目光而目不妄视;凝耳韵而耳不妄听;缄口气而气不妄散,匀鼻息而息不妄喘。即所谓“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亦即“七窍不通”。这是因为耳不外听,目不外视,口不开言,鼻不闻嗅,则七窍之神光闭而不用,潜而入混沌之渊而返黄庭之室,方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使内功功臻虚灵神明之境。然所谓“七窍不通”,是指不通于外也,而内则应相通,即与脏腑内气相互通达。即所谓“七窍相通,窍窍光明”“七窍相通不知老。”而要做到这一点,正是要闭塞四门(耳、目、鼻、口谓之四门)七窍,不为色香声味所干扰。其意义与“五官不用”是完全一致的。

八方通融

八方者,方位也,四正、四隅之谓也。又指宇宙六合之时空。

内家拳观物取象,因象会意,意与象融,气象尽意,无法而法,体用统一,以通神明之德,以融万物之情。其拳学的本质是调谐人体小宇宙与天地大宇宙运行的关系。当其调谐自身小宇宙本体的运行,使之处于“一念不起”“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用”“六神无主”“七窍不通”的最佳清虚静定之境界,则其心寂然不动而无欲。一旦与道大同,内家修炼者,与宇宙就没有彼此的概念了,我即宇宙,宇宙即我。天人合一,时间、空间融为一体。

天人合则“感而逐通”。感是气柔,通是劲畅,此及言内家功夫至极,而至虚至静之神明。惟心一念不起,才能寂然;惟心之寂然,才能虚静,才能敬静。若能一心寂然无欲而静,以至二仪起伏,四象可控,八方通融;融天机于自得,会群妙于一心,慧通而深达,玄妙而莫测,则可以酬酢事物之变而应于下之动矣。

九九成非
“九”者,久也。“九”虚指多数。“九”为阳数之极,至九则复归于一,故“九”含有包罗之义,因而古人尚九。又“九”者,究也,穷也,尽也;“非”者,非人而成仙也。
功夫既深,与道大同,视通万里,阶及神明,恍然悟门大启,洞见清微,迸出天机,使内家修炼者逐渐感受到自然的微妙变化,身心产生质的飞跃,专气致柔“复”成“婴儿”而入境。一旦入境,炼形至精,炼神入微,智照无边,形超有际,秉山川之灵气,承日月之精华,达至与自然融洽,天人合一,而调得形神永固,随心应物,通天彻地,从而升华修炼者的气质、品格、修养,而入高雅。即使不能成仙,亦离道不远矣。十足神通神,是人在心境保持一种与宇宙本体相一致的寂然不动的虚静状态时,与事物相感相通而阴阳不测的状态。

内家拳修为,在内不外神气,在外不过身心,其旨不离返本。返本还原之修即“逆修”,亦即“专气致柔能婴儿”,复返“婴儿”时所固有的自然纯朴之境界。在人欲横流的环境中,心灵自我纯化,使之回归到圣洁的精神家园,内家拳方可臻于阴阳莫测之神通境界。

由此可见,内家拳是一种修为和完善身心的拳学体系,入于虚无则合于道,是虚静之心的必然结果,所以内家拳修炼必须:“一念不起,寂然不动”“二目无光,内敛精神”“三餐不食,辟谷养气”“四肢无力,负阴抱阳”“五官不用,灵通天地”“六神无主,元神自主”“七窍不通,窍窍光明”“八方通融,四象可控”“九九成非,仙风已成”。以真心对拳道,则拳道之“真”领悟于心而出于手,呈现于拳术,时时保持中和恬淡的心神,心志淡泊自在,才能导致身心的宁静致远,练成真意化境,使健康和功夫渐入佳境,最终功臻大成而阶及神明。出世度己可以资其本原,入世度人可以尽其妙用。


front2_0_FuxiZnNhI46ZB2lDiC_gAmW6grs8.1620534457.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4-6-5 12: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