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2|回复: 0

[原创作品] 信任为桥,责任为盾:19 根肋骨骨折患者的康复之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18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记录医患故事的日子里,T 老师的经历始终是我心头最沉甸甸的牵挂。这位年近六旬的教师,带着 19 根肋骨骨折、肺挫伤、胸腔积液,还有支气管哮喘、慢阻肺等一堆 “要命” 的基础病,住进了我负责的急诊病房。对他而言,这是一场与死神的赛跑;对我来说,这是一块必须啃下的 “硬骨头”—— 不仅要整合多学科意见制定方案,更要陪他熬过那些连呼吸都成奢望的日夜。​
初见 T 老师时,他连说话都上气不接下气。正常人轻松维持的 99% 血氧饱和度,在他身上只剩 93%;稍微动一下,就会因肋骨剧痛引发剧烈喘息。多学科会诊时,有人建议直接气管插管上呼吸机,也有人主张保守观望,两种声音各有道理,却都要冒不小的风险。我翻遍他的病历、影像资料,反复推演病情走向,最终定下一套 “动态平衡” 的方案:既要用胸带固定胸壁、精准镇痛,又不能让镇痛药抑制呼吸;既要用抗生素抗感染、雾化药化痰平喘,又要避免药物副作用;吸氧方式更是反复调试,无创呼吸机他耐受不了,只能靠鼻导管与面罩轮流支撑。而最难的,是预判病情变化 —— 或许下一秒就要插管,或许胸腔积液会突然增多,甚至可能要急诊剖胸探查。​
我坐在他床边,把病情掰开揉碎说了两三遍。T 老师吸着氧,断断续续两分钟才说完一句:“石头大夫,我和爱人都听你的,就信你。” 他爱人红着眼眶抹泪,我却必须压下心头的柔软 —— 我要的不只是信任,更是医患同心的共识。“您这情况对我来说也是挑战,咱们一起走一步看一步,先闯过最难的这几天。” 我握着他的手说,感受着他掌心的颤抖。​
更棘手的问题还在后面:T 老师因为剧痛和基础病,竟忘了怎么正常呼吸。我只能从零教起,在床旁示范每分钟该呼吸多少次,用双手贴着他的胸壁,帮他找到 “不疼又能换气” 的节奏。怎么打胸带更舒服、怎么趴着利于恢复、怎么咳嗽能减少疼痛,我连说带做教了两个多小时,直到他能慢慢跟着我的节奏吸气、呼气。走的时候,他紧紧攥着我的手,眼里的泪水里,有痛苦,更有信任。​
接下来的日子,是煎熬也是坚守。每天下班或夜班间隙,我都会去他床边呆一两个小时:听他的肺音,调整用药;教他慢慢吃饭、循序渐进活动;跟他聊康复计划,缓解他的焦虑。第 3 天,他突然胸闷喘憋,CT 证实胸腔积液增多,我立刻用超声定位穿刺引流,看着血性液体缓缓流出,他的呼吸渐渐平稳,我却捏着一把汗 —— 生怕是持续出血。幸好,积液量一天天减少,从 600ml 到 300ml,再到 50ml,拔管那天,T 老师终于能坐起来笑一笑了。​
近一个月后,T 老师痊愈出院,不仅能走 20 分钟,连之前说话久了就喘的毛病都好了。他写了千余字的感谢信,给领导反复表扬我,可我心里只有 “水到渠成” 的踏实 —— 那些加班到深夜的观察、手把手的指导、一次次的方案调整,从来不是为了感谢,而是因为他需要我时,我恰好能给他支撑。​
医院不是家,但医患同心的时刻,却比家更暖。在急诊这个见证生死的地方,我见过太多无助与绝望,可 T 老师的故事让我更坚信:每一次全力以赴的救治,每一份毫无保留的信任,都是传递生命力量的微光。而我能做的,就是带着这份责任与情义,在患者需要的时候,始终站在他们身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5-9-18 22: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