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
- 帖子
- 积分
- 70
- 威望
- 点
- E币
- 个
- 相册
- 注册时间
- 2011-5-2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UID
- 272313
|
在中式婚礼的仪式里,新娘头顶红盖头的模样,总带着几分朦胧的浪漫与神秘。尤其在古时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的背景下,许多新人婚前未曾谋面,直到洞房花烛夜,新郎亲手揭开那方鲜红的盖头,新娘的面容才真正展现在眼前。这一延续千年的习俗,背后藏着古老的传说与漫长的演变历程。​
关于红盖头的起源,流传最广的是与伏羲、女娲相关的神话。据《独异志》记载,宇宙初开之时,天地混沌,世间仅存伏羲与女娲兄妹二人。作为天上神仙的后裔,他们受天帝之命掌管人间,为了让大地焕发生机,决定结为夫妻繁衍后代。可碍于兄妹身份,两人心中满是羞怯,难以坦然结合。于是伏羲带着女娲来到一片空地,对着上天祈求:“若苍天允许我兄妹成婚、延续子嗣,便让白云将我们环绕;若不允许,便让云朵散尽。” 话音刚落,成团的白云便将二人轻轻包裹。为了遮掩羞涩,女娲随手用草叶编织了一把团扇,挡在脸前。在古语中,“扇” 与 “苫” 同音,而 “苫” 有覆盖、遮蔽之意,这把遮羞的团扇,便被视作盖头最早的雏形。后来民间效仿女娲的做法,新娘出嫁时以物遮面,逐渐形成了蒙盖头的习俗。​
不过从史料记载来看,盖头的真正萌芽可追溯至汉朝。彼时 “盖头” 并非后世喜庆的红色丝绸,而是以轻薄的纱巾为主。东汉魏晋时期,民间开始兴起较为正式的婚庆典礼,人们会精心挑选良辰吉日,摆下酒宴邀请乡邻见证。只有在特殊情况下 —— 比如家境贫寒无法操办盛大仪式,或是遇到紧急状况需简化流程时,新娘才会用纱巾蒙住头部,直接拜见公婆并与新郎喝交杯酒,完成成婚仪式。这时的 “纱巾”,虽功能简单,却已具备了盖头 “遮蔽” 与 “仪式感” 的核心意义。​
随着时间推移,盖头逐渐从 “应急之物” 演变为婚庆典礼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饰物。在众多色彩里,红色因象征喜庆、吉祥,成为盖头的首选。制作盖头的材质也愈发讲究,多采用柔软华贵的丝绸,有的人家还会在红盖头上绣上龙凤呈祥、鸳鸯戏水等图案,寓意婚姻美满、夫妻和睦;还有些会用彩色的流苏、穗子装饰边缘,让盖头更显精致。到了明清时期,红盖头的习俗已完全定型,从民间百姓到王公贵族的婚礼,新娘蒙红盖头成为标配,甚至还衍生出 “掀盖头” 的特定仪式 —— 新郎需用秤杆轻轻挑开盖头,取 “称心如意” 的好彩头,这一细节更添了婚礼的仪式感与浪漫氛围。​
如今,尽管婚礼形式愈发多样,但红盖头仍是许多中式婚礼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不再仅仅是 “遮羞” 的工具,更承载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人们对新人婚姻幸福的美好期许。那一方鲜红的盖头,历经千年时光,依旧在每一场喜庆的婚礼里,诉说着属于中式婚俗的浪漫与温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