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4|回复: 0

[教育相关] 非遗里的羌族浪漫:《木姐珠和斗安珠》 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18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的山川之间,一首古老的说唱体叙事长诗,在释比的唱经与民间的传唱中流转千年 —— 它便是被誉为羌族文学瑰宝的《木姐珠和斗安珠》。这部长诗,不仅藏着羌族人民的浪漫想象,更镌刻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密码与历史记忆。​
故事的核心,是一段跨越人神界限的炽热爱恋。天神的三女儿木姐珠,与凡间青年斗安珠相遇相恋,却因 “” 与 “人” 的身份鸿沟,遭到天神的百般刁难。可这对青年并未屈服:他们以智慧化解阻碍,用勇敢对抗神权,最终冲破封建禁锢,赢得婚姻自由,携手创造美满生活,更为羌族的子孙繁衍、社会进步与生产发展筑牢根基。诗中没有怯懦的妥协,只有对自由幸福的执着追求,字里行间都在歌颂羌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也道出了人们不畏神权、向往自主爱情的共同心愿。那浪漫又曲折的情节,让这段爱情超越了个体故事,成为一个民族对自由与尊严的集体呐喊。​
更难得的是,《木姐珠和斗安珠》并非单纯的文学创作,更像一部诗化的羌族口述史。从故事发展中,能清晰窥见羌族不同历史阶段的印记:史诗产生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情节里尚有人神共居、母系社会遗风的痕迹;发展阶段,又映射出羌人以游牧为主的生活图景;到了完善阶段,更是展现出羌人步入农耕社会后,掌握多种种植与手工技能的文明样貌。每一段情节的流转,都是一次对民族过往的回溯,让后人得以透过浪漫的叙事,触摸到羌族先民走过的岁月。​
而这部长诗的魅力,还藏在其独特的民族韵律里。它以羌语讲唱,词句对仗工整,节奏明快流畅,读来琅琅上口,自带一种山野间的质朴与雄浑。无论是释比在仪式上庄重的唱诵,还是村民在篝火旁随意的哼唱,那熟悉的韵律总能唤起羌族儿女心底的文化认同,让这份传承在口耳相传中愈发鲜活。​
如今,在四川非遗的保护与推广下,《木姐珠和斗安珠》被更多人知晓。它不再只是羌族同胞的 “心头好”,更成为外界了解羌族文化的一扇窗。当我们聆听这段故事,不仅能感受到爱情的力量与自由的可贵,更能读懂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用智慧与勇气书写的生存史诗 —— 这便是这部古老长诗,跨越千年依然动人的原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5-9-18 17: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