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55
- 帖子
- 积分
- 44228
- 威望
- 点
- E币
- 个
- 相册
- 注册时间
- 2017-9-1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UID
- 815174
|
当我翻开你摊开五十年的纸页,像走进一片被时光反复灌溉的麦田,
每一粒文字都是饱满的麦穗,沾着清晨的露,还留着你掌心的温度。
你说“日记要先有真实,再谈文采”——这话朴素得像周村的泥土,
不裹任何华丽的糖衣,却能长出最实在的庄稼,养得起人心。
1956年的风还在你笔杆里打转,从张坊中学的课桌到山东大学的课堂,
从省委机关的夜灯到《日记杂志》的扉页,你把自己活成了一本摊开的日记。
近八十期刊物,你一个人编辑、一个人审稿,自费的墨水里泡着执念,
要让每个把心事写进本子的人,都有一片能落脚的田,不孤单。
我见过你寄给朋友的信封,邮票总贴得端端正正,书的扉页上,
题字从没有“润笔”的字眼,只有“某某兄雅正”,像春风拂过草尖,
不带走一片云,只留下满心的软。外地客人来济南,你早把热茶温在炉上,
吃住安排得妥帖,仿佛他们不是陌生友人,是久别归家的亲人——
这就是“好人自牧”,不是印在书上的称号,是朋友口中那声“邓兄”,
带着暖意,比任何奖状都重。你的书法在酒后更显灵动,笔杆游走时,
像你与人说话的语气,不疾不徐,枯浓得当,端庄里藏着谦和,
俊雅中裹着厚道,那些字不是挂在墙上的装饰,是你待人的心意,
力透纸背,也透进每个接过字幅的人心里。
《百味集》里的散文像你做的家常菜,没有山珍海味,却有生活的咸淡,
《淡庐日记》的每一行,都是你心灵的独唱,不迎合谁,只唱给时光听。
你记着周村开埠的老故事,把《周村老字号》的墨香重新撒进街巷,
为《彭家庄志》请来学者题签,像守着老树上的年轮,不肯让它们被风刮走。
垂杨书画院的门向三百个艺术家敞开,你说要做“公益的、纯粹的事”,
这话轻得像羽毛,却像你主编的丛书,一本本垒起文化的台阶,
让后来者能踩着往上走。山东大学作家班的文学馆里,你收藏的不是手稿,
是后辈的路,你从不把“国家一级作家”挂在嘴边,只说“我是写日记的人”。
你的藏书堆得像小山,却只有一间藏之地下的书房
你说“书是给人看的,不是装样子的”——这话里的坦诚,
比所有精装典籍都厚重。《绿室诗存》的句子带着草木香,
《疏篱集》里藏着你对生活的温柔:不回避苦难,只把苦难酿成酒,
自己喝一点,也分给朋友尝一点。五十年的朝朝暮暮,你都记着,
长则一两千字,短则数百字,没有惊天叙事,只有“鸿爪留影”,
却比史诗更动人,因为那是一颗心,写给时光最真的信。
当别人追着名利跑时,你在灯下改杂志清样;当别人谈“风格”时,
你在为朋友寄走又一本书;当别人忘了地方的故事时,
你在修订《周村风物》,像固执的守林人,不肯让一片叶子飘零。
邓基平、自牧、淡庐、东山散人——所有笔名都抵不过“好人”二字,
简单,却重过千斤。今天我写下这些句子,不是为了赞美,
是为了把你的温度传给更多人:像你守日记那样守真实,
像你待朋友那样待世界,像你记周村故事那样,记每个认真生活的人。
风会吹走很多东西,但你的纸页会在时光里长青,
因为上面写的不只是文字,是一颗敞亮的心,和五十年未变的真诚。
我把这封信折成纸船,放进你常走的河,愿它漂到你窗前,
告诉你:有人在远方读你的日记、你的故事,读“好人自牧”,
像读一本最暖的书,一页又一页,舍不得读完。
————
李恒昌,1963年生人。铁道战备舟桥处原党委书记。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济南市首批签约作家、2021年度泉城实力作家。香港文学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香港文艺杂志社签约作家。曾获“中国好书”“探照灯好书”“百道好书”“年度影响力图书”、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中国铁路文学奖、刘勰散文奖、吴伯箫散文奖、山东省第三届视听文学剧本大赛一等奖、“沂蒙精神代代传”主题征文大赛长篇作品奖等。出版有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20部。主要作品有“大地系列”之《大地上的血粮:莫言创作评传》等6部;“大河系列”《大河赤子》等3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