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55
- 帖子
- 积分
- 44228
- 威望
- 点
- E币
- 个
- 相册
- 注册时间
- 2017-9-1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UID
- 815174
|
读书人先志曾言:读书如赏景。若认同,建议不妨读一下自牧先生的新著《尚宽集》,你一定会领略到一位尚宽者心灵深处的别样风景。
尚宽,无疑是一种值得赞美和倡导的精神操守。按作者在其跋语中所倡,就是“和谐社会,崇尚宽容”。是的,一个健康的社会要真正追求和谐,是绝对离不开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宽容的。所以,他把自己在年届半百之前的一部杂著,命名为让人读后流连忘返的《尚宽集》,我想,大概不会是一时的灵感涌来的产物。在扉页上,他以布衣文士之名留给我的赠言是:“庭栽竹少堪容鹤,池种莲多不碍鱼。”可以说,这亦是尚宽者胸襟的写照吧。
《尚宽集》装帧美观素雅,封面上书名由受人敬重的老作家峻青先生题写,恰到好处地配有《三国演义》、《孔子》、《孙子兵法》、《聊斋志异》四套特种邮票的设计者陈全胜为其绘制的一幅三人随意交流的简笔妙画——《柳泉问答图》,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推出。著述甚丰的谷林老人的《致自牧》和学者刘宗武撰的《自牧散记》为书的两篇代序,收有作者《存素簃序跋》21篇,《百味斋诗草》26首和《淡庐日影》9卷,以及《澈堂鱼素》——致全国各地46位文友的百余封书信,加上峻青、周退密、李心田等9人或诗或文或对联之《附录》,嗨,这本杂著中可圈可点的“尚宽”之处,真的是多乎哉,多矣。
以日记立于文坛的作家自牧,认定日记贵在真实,拒绝虚饰和谎言。所以,他视真实为日记的生命。在平素大量为人作序或跋的文章中,大凡涉及到日记,他都会推崇那种原汁原味的所谓正宗嫡派的日记。他认为,虚假是日记写作之大忌,修饰润改过往的日记,便等于篡改过去的历史,是一种弄虚作假的行为。不仅是底气不足的表现,而且修改历史的人,至少不能算作是一个诚实的人,一个光明磊落的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一如既往的这样身体力行的。没有言行如一的坦荡和达观,大概是坚持不下去的。《尚宽集》中,正是他这种客观真实的心路历程的风景集萃。
我们知道,在当今这个多少有一些浮躁重利的社会,尚宽,用嘴和笔倡导倡导或许不难,可要真心实意地努力用言行去实践就不那么容易了,尤其是对于文人。记得好像是萧齐时代,齐主有个幸臣纪僧真,想过把士大夫的瘾。齐主就让他去拜访文士江淹,没想到江淹一见他落了座,马上就对家里的佣人说:“移吾床(就是那时的坐榻),远客。”我们说,能够从容尚宽,那的确是一种人生修养的升华,虽然渗透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之中,却是一种至高至美的大境界。读自牧的《尚宽集》,我们不难发现,他把尚宽已经当作了一种自觉的追求。所以其急公好义、乐于助人,处事接物、悠游自如的人格魅力,令无数和他打过交道的人心悦诚服。读读他为《七泉村日谱》所作的序文就可知,对别人日记中在所难免的“琐细、率真、粗疏、随便”,他在指出了其“缺陷”之后,仍以保留了真实性、可信性,从而有了可读性和趣味性来尽其力予以热情推荐,将“尚宽”的儒雅落实在为文为人“润物细无声”的生活点滴之中。而他自己的《淡庐日记》,则在力求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用那枝源于心灵深处待人宽厚真诚的七彩神笔,将其每天的日影记得是那么多姿多彩,“富有情趣和史料价值”。因此,书中收录的1996年5月1日至12月31日的9卷日记,更是令人不忍释手和读后感觉特别亲切并受益多多。再配读他的言之有物、文笔精练的书信,他那尚宽的心路历程,就像一帧帧风格自然朴实的优雅风景图片一下子鲜活起来,生动地绽放在了我们的眼前。我个人以为,这也正是其书最值得品味的尚宽实录和阅读爽眼的价值所在。
那里记载着他节日留守书斋读读写写的清静之乐;那里有他“受人之托,务尽其心”这“历来坚守的准则”的动人反映;那里记载着他极愿参加的“家庭聚会”,因为,他“不图酒菜丰盈,但求气氛温馨”;那里有他读《书廊信步》后的沉思:“联想到自己几十年来经历过的几次赶着小驴车进城或坐在三轮车上‘招摇过市’的情景,心中自然不能平静,脸上亦觉热乎乎的。”反思自己还没有达到哲人之言“人到无求品自高”的境界。他对“奇货可居”,历来是淡漠的;对“世风日下,办事一靠关系,二靠金钱和美女,已不是什么个别现象”的态度是冷视的;感兴趣的是台静农谈古人的两句话:“人生实难”、“大道多歧”,认为“既是受难,何须逃避。坚守自抉,殊途同归”。他知道,“名人”确实是个好东西,可更合他意的是:“从古至今,文人的事业便是寂寞的事业,寂寞的事业从未在一个早上变得辉煌。”在记载了被待人十分和善的吴法宪夫妇感动之后,他的感受是“虎落平川,难见其威,人性复原,本心乃见”。他追慕鲁迅,在《鲁迅日记》中,切实地感悟到了那种“平凡中的伟大”;他对文友恳请他题写的刊名,试写了三帧并复信表明态度:“合适就用,否则可弃之,无碍。”还有等等等等,举手投足,皆尚宽四溢。
是啊,他对朋友的心,从来都像是冬天的一盆火,让人感觉是那么温暖。你看,为了朋友晋升职称,他在信中希望另外一位他所托的朋友是“时间当然越快越好”;为了《书简》能够走出中原,走向全国,哪怕是初相识者,他也主动提出,愿复印他手中珍藏的一些名家手札供其选用。他的襟怀总是那么清澈而坦荡,对因办《秀州书局简讯》而名声日隆的“笑我兄”,信中坦然而言,有时也让女儿从网上下载几页一览,“但却没有了以前那种盼望接读您的信及《简讯》的快感了”。然而即便如此,他还是说:“您的信我都珍存着,有朝一日可复印退您一份。”
所有这些,除了尚宽之外,还有其他更准确的释义么?
记得一位作家曾说过大意如斯的话:一个自觉追求和谐的尚宽者,或许他在生活中也是有七情六欲的性情中人,也怨天尤人过,但他的不同和可贵之处就是,骨髓里流淌的是血浓于水的无愧于“高尚”二字的情怀,他时刻在自觉不自觉地有意识开阔着自已的胸襟,丰富着自己的时代美德,从而使自己的精神世界,自然而然地充盈着一派碧绿没有污染的和谐田园风光。
读完《尚宽集》,猜想自牧先生大约就是这种尚宽者吧!《孟子·离娄上》云:“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尚宽集》那里的“风景”既然那么诱惑人,见齐思贤,想必尚宽的追随者是会愈来愈多的。自然,我也愿意努力地成为这支队伍中的一员。
————
李先志,1958年生,湖北汉阳人。文学学士,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理事;孝感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原副主席。在《人民日报》、泰国《新中原报》、香港《诗双月刊》等海内外百余家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千余篇(首)。现客居京城,在《中诗网》《西南文学》《天津诗网刊》《世界名人会》等多个平台发表诗作百余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