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5|回复: 1

读自牧先生的“跋”有感——袁爽之(天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11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微信图片_20250811092828.jpg


        自牧先生常寄给我书,最多的是《日记杂志》。一位朋友常借去看,他曾对我说,自牧这“跋”很下功夫,成了“跋”的专家了。他这一指点,我想起了唐宋八大家中,有个以作“序”为特长的曾巩。我说:“当代曾巩?!”一笑。我便写出下面一段小文,也就从曾巩开头吧。
        曾巩,北宋时人,欧阳修(当时文坛盟主)得意门生,他继承了“文以载道”、“先道而后文”的思想,他的文章都是“有为而作”,“皆因事发”(注:此文引自《唐宋八大家》一书),他有九年致力于历代古籍的整理工作,所以“序”文较多。并不因此就说明,曾巩的论、议、记、传等其他文体的文章,比其余七家差。
        我读书甚少,别说《元丰类稿》,就是《曾巩集》我也没全读过。但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他的《墨池记》,并非“序”文。因此,我先说这段话,也是想说:我喜欢自牧的“序”、“跋”,并非他的其他文本的文章不如他的“序文”、“跋文”。
       我说“当代曾巩”,是指当代的“序”也是由古代的“序”演变至今,不可比。“一笑”,并非讥讽,而是说,自牧的“序”“跋”文,是很下功夫的,而且我主要说的是“跋”。我有一册《近代序跋文选译》,由之获得这样一些信息:如龚自珍借《鸿雷因缘图记序》,“阐自己对当时社会危机的预感,抒发自己的政治思想”;郭嵩焘《跋〈亡儿遗稿〉后》,对其“早亡的儿子,寄托着深厚的怀念之情”等,我觉得自牧的“跋”,常给我一种感觉:有自己的见解,抒发的是自己的思想;有感情,对作者及其作品,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在“跋”上,很下功夫,可见其编选文章通篇、篇篇都认真读过;我见过他的校勘、修改文字的手稿,一丝不苟,至少名副其实。
       我读书甚少,但每每先读“序”与“跋”。明代人王应麟说序是“书所以作”。好的序是读书的向导。因为序(叙)或序言,也叫“引”,通常放在书籍的开头(古代“序”是放在书或文章的后面的),书后的“序”叫“后序”、叫“跋”——成为一种文体。无论“自序”、他人“序”放在前面;无论自“跋”,还是他人“跋”,放在后面,就有了分工(当然内容重复的也有(两个人以上或多人所写),互为补充吧!我觉得自牧的“跋”,体现了这一点,看他的改稿,可知他是很尊重别人写的“序”,自己写“跋”自觉与“序”有所分工的。我读自牧的“跋”,常与别人的“跋”比较。当年王闿运的学生杏园为《湘绮楼全集》写《跋》,主旨是“推崇”,犹如今日某些人写“跋”,成了赞美文、感谢文。感谢名单一大串,赞歌(有时“自赞”)唱不完。当然不是不可赞,而是“跋”应名副其实,有个“度”,自牧做到了这一点。“跋”从分工看,是后序、是编后记、是“书所以”。
       “跋”不是广告;“跋”不是下对上的献词,也不是上对下的“丑表功”;“跋”更不是只表扬不能批评,至少这一点自牧也做到了。我并没有说,他已做得尽善尽美。当年有人(可能是阳翰笙)把别人批评自己的日记的文章,出版时作为“序”印在书前这是要有雅量的。我相信自牧也能这么做。

微信图片_20250811092835.jpg
微信图片_20250811092841.jpg
微信图片_20250811092847.jpg
微信图片_20250811092853.jpg
微信图片_20250811092858.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5-8-21 21: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