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55
- 帖子
- 积分
- 44149
- 威望
- 点
- E币
- 个
- 相册
- 注册时间
- 2017-9-1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UID
- 815174
|
自牧(右二)与全国民间读书年会骨干人员于天津梁启超故居合影
这次在淄博市委党校博苑宾馆举行的全国第六届民间读书年会暨柳泉笔会,是自牧和同仁一块发起并主持的。说起与他的相识,要推溯到1990年。因着文字的缘故,那时,渐渐结识了一些良莠不齐的文友。有一天,自牧从济南来,就有文友邀了作陪,并因此相识。
我始终深信,人这一生,从没有白白相识的人。认识自牧,这其中就有着上天的美意在。那时的自牧,号称“三不”主义:不跳舞,不赌博什么的,还有“一不”,我忘了。我也是一个不喜欢跳舞的人,这不是我矫情,大概是出于内心的笨拙。再说,我也不喜欢那种氛围。也因此,当旁人都下了舞池的时候,我与自牧却有了交谈的机会。
友情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吧。从交谈里我得知,自牧是他的笔名,他的本名叫邓基平。故乡就在有“旱码头”之谓的周村。他才是地道的淄博人,而我,只不过是客旅。后来,自牧再回淄博会见文友的时候,我也往往在座。有时,我与朋友去济南英雄山下淘书,自牧就欣然陪同。
自牧是一个读书人。读书人的爱书,是有癖的。我见过自牧的藏书,无论是在他办公室的,还是家里的。有一年,我与当年的男友、现在的老公一起去济南访书。正是冬天,约好了要去自牧家里拜访兄嫂的。我们悠然前往,岂不知自牧已在寒风里等了好久,第二天就感冒了。每当想到这件事情,我就对自牧兄嫂怀了深深的歉疚。
自牧在文朋诗友中,有着一个很江湖的绰号:“及时雨”。大概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他究竟帮助过多少人走上文学之路,为他们文字的发表奔走,为他们出书奔忙,他的热心和侠义,在朋友中有着极好的口碑。我的最初的散文集《真水无香》,我先生的第二本诗集,包括我为母亲出的一本诗集,都是自牧一手包办的成果。
自牧的热心和侠义,还远远不止于此。因为对文字的热爱,当我想转行去从事专职文字工作时,自牧再一次伸出援手。他请山东大学马瑞芳教授为我写了推荐信,又将我推荐给了报社的领导,我才得以从金钱数字当中抽身进入堆码文字的领域。 如果没有这样的一次转行,今天的我,或许会是某家银行的头儿,但一定不会是一个作家。
后来,我来到了青岛海边,与自牧的文字往来渐渐地少了。但是,我始终相信,真正的朋友绝不是刻意交来的,更不会因时光的流逝而淡漠。有一种友情是,即使二十年不见,再见时仍不会有心灵上的陌生感。尽管交往渐少,但一份关注始终都在。我知道自牧仍是那个“及时雨”的自牧,仍是那个每天笔耕不辍的自牧,仍是那个不断为着文朋诗友奔忙的自牧。
一份近二十年的友情,我想,也就是一辈子的友情了。
————
周雁羽,女,生长于南方,定居在青岛,现客居于北京。文学双硕士,出版散文随笔、小说、剧本等13部,创作歌曲400余首。
自牧与时年107岁的“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合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