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55
- 帖子
- 积分
- 43745
- 威望
- 点
- E币
- 个
- 相册
- 注册时间
- 2017-9-1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UID
- 815174
|
《日知录》有“人之患在好为人作序”,此言不差,我也是因了工作缘由,常常无奈要为他人作品写序,眼下就是由于老友郑恩波的热诚鼓动,勉强应允了为自牧的书稿作序。而等到我翻阅书稿之后,才感觉这次答应得过于轻率了。
自牧的这部著作非同一般的文学作品,是百余篇序跋的集成,名曰《淡庐序跋》,书中既收有自牧为他人所写的或序或跋,也收有自序或自跋,还收有别人为自牧作品所写的或序或跋。无论是从这部书收录的篇什来讲,还是从其中所涉及的人物层次和内容范畴来讲,毫不夸张,我以为这部书可称得上是当下文坛的序跋大观。
写作本身不易,批评别人的写作更是不易;为别人撰写或序或跋,岂不成了更不易更作难了?! 作序,依周作人先生意;“是批评的工作,他须得切要地抓住这书和人的特点,在不过分夸扬里明显地表达出来,这才算成功。”“何况序文,过誉则有阿谀之嫌,简言会失之肤浅,很难有人一言九鼎,切中要害。”如此说来,为他人作序,不但需要有披沙拣金的精神,还要有不怕丢丑的胆量。就我所涉猎的书籍,见到无论是为别人的作品还是为自己的作品所作的序跋,除部分堪称美文(也许这篇美文未必就适合所序作品本身)外,有不少的序文属无关痛痒、自说自话,有它不多,无它亦不少。自牧从不惑之年到知天命之年,诲人不倦,勤奋写作,集成了如此多的序跋,一定花费了不少的精力和心血,值得我们钦佩!
为他人的作品作序,若是熟悉其人性情、了解其人品格,还可以顺藤摸瓜或长或短发表议论应付完成。而我却对自牧缺少足够的了解,如何是好?自牧在《淡庐序跋》的跋中也说:“写序作跋,还是找相熟的朋友或读过自己的作品的人为好,至于资历深浅,年龄长幼,是不用去考虑那么多的。”这更增加了我完成这篇序文的顾虑和难度。
好在《淡庐序跋》这部作品文字畅达通晓,一目了然,无需过多地赞言。自牧为他人所作的或序或跋,大都短小精悍,而且多是从介绍著作者的为人为文经历上入手,能见出所序所跋之著述作者身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潮中、不同历程中依然痴迷于文学创作的精神。在这个时刻,作为读者,重要的是熟知了这个作者,感动于这个作者的行为,该序跋是否适合所序所跋之作品已不那么重要。峻青先生的《引言》,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引言》。几封致自牧的旧札,娓娓传情,从不同的角度向读者展现出自牧做事的执著、为人的热情。张炜等同志为自牧所做的或序或跋,既丰富了峻青先生对自牧的绍介,又从不同角度对身处宦海而行旅文坛结交师友、热衷于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自牧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而自牧的自序自跋,能让我们对他投身文坛奉献才智产生更深的理解。这里,我想特别强调的是,这部作品,在别人对自牧的介绍和自牧的自序自跋中有不少关于日记的篇什,窥一斑而知全豹,使读者对中国传统日记体文学有所了解,也许能激发起读者关注和弘扬日记体文学创作、研究的兴趣。
最后,我还想说的是,通读全篇,我以为自牧的这部书,虽是一部序跋集,但也可以作为人物小品来读,因为其中大多数的序跋实际上都是直接写人或是以事及人,至于读者想了解每一个人物作品的优劣,我们可以通过各自序跋的记述拓展想象的空间得知一二。
2008 年元旦于京华
————
周明,1934年生,陕西周至人。195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长期在北京从事文学编辑与创作工作。历任《人民文学》常务副主编、中国作协创联部常务副主任、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等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著有《文坛记忆》《那年冬天没有雪》等多部散文集,并主编大量文学选集,被誉为中国文坛的“活伯乐”和“文坛基辛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