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建立了全套工业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从1939年9月1日开始,1945年9月2日结束。
战争结束以后,世界并没有平静,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强大的集团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开始了长达40多年的争霸!
在这个过程中,毛主席智斗美国和苏联,分别从苏联和美国各争取来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为中国从农业大国、农业穷国向工业大国、工业强国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1950年6月25日,金日成在斯大林的默认后,不宣而战进攻韩国,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爆发。
战争打响24小时后,联合国安理会召开了紧急会议,令人瞩目的是:苏联代表缺席!
由于苏联的缺席,没有使用否决权,致使联合国听任美国一手操纵。
7月7日,安理会以9票赞成、零票反对,通过美国提案.
9月15日,以美国为首的16国联合国军,卷入朝鲜内战。
斯大林为什么要缺席?
四十年后苏联老资格的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写的回忆录中的一个片断:
1950年,南朝鲜傀儡政权在华盛顿纵容下,发动了战争,安理会立即召开了会议,斯大林看了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从纽约发回的报导后,晚上打电话给我说:“你认为日前情况下,应该下达什么指示?”
我说:“马立克应该使用否决权,阻止通过这类决议”。
斯大林说:“我认为苏联代表不应该参加安理会会议”。
我不得不提请斯大林注意一个重要情况:“如果我们的代表不出席会议,安理会就可能通过任何决议,直至打着联合国的旗号从其他国家派遣军队到南朝鲜去。”
但是,四十分钟后,斯大林还是口授了一项指示:苏联拒绝赴会。
葛罗米柯在回忆录中也提出了疑问,他写道:这件事似乎不符合斯大林的思维方式,但事实正是如此 。
事实上,如果当初苏联投否决票,那么美国就无法组成联合国军,无法参与朝鲜的内战,那么说不定现在的朝鲜早已统一了!
斯大林拒绝出席联合国安理会关于朝鲜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想把美国拉进朝鲜战场的泥潭中,消耗美国的势力!
但是让斯大林没有想到的是,金日成在战场上骄傲自大,犯了一个严重的战略错误,让美国成功实施了仁川登陆——大好形势就此丧失!
大家可以看看下面的图,绿色是韩国领土,红色是朝鲜领土,黄色是占领的对方领土:朝鲜发动统一战争后,凭借强大的军力几乎解放了整个韩国,韩国和美国联军被围困在釜山一带一个极其狭小的范围内,但是随着美国成功实施仁川登陆后,从后方切断了朝鲜人民军,此后朝鲜人民军节节败退,到中国参战前,整个朝鲜基本都被美韩联军占领了!
朝鲜如此迅速的溃败远远的出乎了斯大林的预料,而对于苏联来说,朝鲜丢不得——必须要把美国为首的北约死死的拖在朝鲜,消耗它的有生力量!
下面的这段历史是与一般人知道的不一样的!
面对朝鲜的溃败,斯大林准备出兵,但是大规模出兵朝鲜就得借道中国,而那时东北是中国重工业基地,经济总值占到全国的75%以上,一旦苏联出兵朝鲜,战争无论胜败对中国都是极大的威胁——如果战争结束后,苏联赖着不走,或者在朝鲜大量驻军,那么对中国就是严重的威胁!
因此,主席拒绝了苏联出兵的提议,中国可以替苏联出兵,但是苏联必须提供军事援助和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就是我们所知道的“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
这是一个全套的工业体系,中国的工业化就是从这156个工程中开始建立起来的,它让中国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蜕变”。
这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唯一一次“两国之间转移全套工业体系”。
注意,是全套工业体系,它包括低端、中端、高端的整个工业体系,包括钢铁、煤炭、电力、石油、汽车、造船、飞机、生物制药等全方位的,甚至把原子弹的草图都给了我们。
今天,我们熟悉的很多企业都前身都是苏联“援建”的,比如鞍钢、本钢、沈飞、成飞、长春一汽、北京战略火箭、华北制药、岳阳林纸、武钢、武汉长江大桥等等。
现在很多人都以外当年苏联是无偿帮助我们的,却不知道,那是主席谋划来的,是十几万解放军的生命换来的——苏联没有那么好心,我们也不曾亏欠苏联,那个是我们应得的!而且后来苏联并没有践行自己的承诺,将大量专家从中国撤出,还与中国在珍宝岛发生了战役!
随着美国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的失败,苏联力量不断强大,为了防止苏联称霸全球,主席决定战略转向美国,阻止苏联称霸——前提是,美国也必须支付中国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这就是著名的“43方案”!
这是中国继1950年引进苏联援助的“156项工程”之后,第二次大规模的技术引进。中国利用“四三方案”引进的设备,结合国产设备配套,兴建了26个大型工业项目,总投资约200亿元人民币,至1982年全部投产,成为19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加工厂”,成为现今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快速崛起,是主席“谋划”来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感谢的是主席和牺牲在朝鲜战场的烈士,是他们用生命给我们争取来的工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