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7|回复: 0

诗韵声远:自牧兄的题签与题跋 ———— 张华福(辽宁抚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29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微信图片_20250429182725.jpg
       本世纪初,我在十堰市的毛边书局淘得一本自牧先生的大著《人生品录——百味斋日记》,非常的喜欢。我收到书之后,先是摩挲把玩一番,左翻翻右看看,仍意犹未尽。封面画作者是以绘制邮票而闻名的山东省美协副主席陈全胜的减笔山水画,占据封面的三分之一,逸笔草草,神韵旷达。远远勾勒出一笔山头,无画处皆为妙境。近有一棵古树,虬枝茂叶,树下一茅舍,象征自牧兄的书房“百味斋”。茅舍的窗户开着,一学子捧书而读,时而传来吟吟朗朗。我注意到远山之上还钤有一枚红色的小印章“全胜”。正是:人生品录一抹红,百味斋里读书声。打开《人生品录——百味斋日记》这本书,第一眼看到的是自牧先生在空白扉页上题写的一首诗:“淡庐三省一脉香,经年书页渐浸黄。临窗把卷不知晚,梦里依稀回故乡。自牧诗并书之庚辰(2000年)秋日于淡庐。”这首诗正可谓“诗韵声远”,仿佛写出自牧兄不惑之年的书生意气,一日三省,淡庐弥漫书香。看,读书写作天色已渐晚;听,吃饭了!媳妇的饭菜喷喷香。一觉梦里送我回故乡啊!小伙伴个个已长大,人人都是好栋梁。呵呵,这里的景色美如画,《百味斋日记》,上海陈左高教授作序。陈左高先生被誉为“中国日记研究第一人”,由陈先生作序,真可谓是难得、荣幸。陈先生在序中对作者自牧给予了中肯而比较全面的评价,他说:“承惠《百味斋日记》稿样十则,洛诵数四,深受启迪。留下印象是:自牧知识面广,博涉中外古今作品,在在把握文坛发展趋向,而作中肯、精辟的短评。生活面宽,广交老中青年作家,相互砥砺切磋,除遍访名胜古迹外,平居兼好书画、盆景、花卉、藏书、剪报、集邮等,凡此确是向各方面汲取创作的营养,含英咀华,发为百味芬芳的名篇佳构。”     陈左高先生的评价我是非常赞同的。我与自牧兄这二十多年的交往便有深深的感受。说起这本《百味斋日记》,我是觉得日记的编排最为有意思,见出作者的用心用力,颇有创意!一年有四季,自牧兄便把这一年的日记命名为《四季日记》,分为春、夏、秋、冬四卷。一季有三个月,每一个月为一篇。即:春之卷:无定篇,冰心篇,绿丝篇;夏之卷:荒畦篇,碧伞篇,苍苔篇;秋之卷;疏篱篇,纸浅篇,未妍篇;冬之卷;初黄篇,闲得篇渐齐篇,全年日记共计12篇。《百味斋日记》是1990年的记事,内容正是自牧兄在山东大学作家班学习时期。同学之间的友好往来,有淘书、读书的情致与乐趣。这里还有家事,祖母的仙逝,母亲的生日,爱女暄儿的病,作为祖母的孙子,母亲的儿子,女儿的父亲,自牧兄在这一年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一一跃然纸上;即有对母亲的孝道,也有对女儿的父爱,大哉!自牧兄。我关注这部日记有三个方面:一、自牧爱女暄儿的病,自牧表现出来的父爱、大爱!“下午,于医院陪护暄儿。确诊为肾病综合症,开始服用激素药强的松。”接下来自牧每每抽时间去医院陪护爱女暄儿。“下午,于医院陪护暄儿。暄儿几日来已读民间文学集成十几种。”呵呵,爱好文学有其父必有其女!暄儿长大了,亭亭玉立,聪明美丽,暄儿考入大学攻读文学,获得硕士学位。“下午三时,用自行车带母亲往医院看望暄儿,暄儿很高兴。面对姥姥包的水饺,邓暄已一气吃了十多个。”“午后,与阿玉携暄儿往省立医院诊病,化验后确诊为急性肾炎。自牧兄从内心喊道:“既来之,则安之,以使尽快康复,不惜一切代价!中西医并举,可能效果更快更好!”这一天,自牧在日记上高兴地写道:“暄儿的病情大有好转,昨天的尿常规检查,尿蛋白消失了最后一个加号,但红细胞还是两个加号,阿玉很高兴,近五十天来,这还是第一次呢!”二、文友好兄弟,自牧与张炜的交往。自牧悉张炜昨日由龙口回到济南,即骑车赶去看望。对刚刚收到的香港版《古船》样书,张炜很是满意。自牧在家读了一上午《中国通史》,有点“憋”得慌了,所以下午借去买气筒的“幌”子,又逛了两家书店。“自己买了五部,代为张炜兄买了三部:《迷雾》,《爱的归宿》,《一去不回》。”自牧兄“往张炜处晤,张炜计划下月2日返回龙口市。他近日已由副市长改任市委副书记。”自牧与张炜在一起谈论养生,张炜说有人推荐了一个‘验方’就是长期坚持服用六味地黄丸。自牧兄“去邮局给张炜打电话,约请他给《百味集》写一篇序,他一口便应下了。”几天后,自牧兄在日记里写道:“接张炜兄快件挂号由龙口寄来的信札和稿件各一件。他为我的散文处女集《百味集》撰写的代序——《文友自牧》,长达十多页稿笺,写得很随意很自然很朴素很生动很准确,字里行间浸润着感情和理解,有一种湿濡濡的感觉。我很满意。”三、自牧兄是爱书人,淘书,读书,是其第一快乐之事。自牧感叹道:“近年因染上‘书癖’,故对书人书事之文稍加偏爱。书之聚散,每每与其主人的命运遭际相联系。但愿我之百味书斋藏书与我同呼吸,共命运。”他说:“访书,是吾平生第一快事也!得一善本,如交一挚友,必将终身受益,读书医俗,斯语当时刻记取。”丁彭的家是一块磁石,上面总是不断吸附着许多“铁块”。这是一处真正的“作家之家”。自牧感慨道:“文学把我们联结在了一起,使我们之间形成了一种超越平常的朴素友谊。”
微信图片_20250429182738.jpg
      我一直珍藏并常常翻看的这《淡庐日记序跋专辑》,是古农主编的《书脉》(2010第2期)的专号。自牧兄的题签是这样写的:“拥室内万卷藏书,可乃神仙也。华福大兄存正    自牧 2011.4东山居。”这本书是自牧长兄晴耕雨读,勤奋读书、写作、编书所留下的足迹,对于我来说,是学习的好范本,更是一本好资料。这本“专辑”的上卷,为自牧为自著、他著所写的序、小引19篇;下卷为关于《日记报》的编后记6篇、《日记杂志》跋13篇;附录名家序文15篇。我喜欢关于《半月日普》、《半月日影》、《半月日志》、《半月日识》编辑过程中自牧兄所作的跋文,他为日记作者逐一作介绍,乃以白描的手法,洗练的文字叙述之,让人感受到自牧兄为文友撰文立传,文字通达、内容贴切的真挚情感。那么就我甚为熟知、交往的日记友朋选述三位:一、河北保定寇广生先生:自牧和寇广生两位先生的相识始于1995年6月,他们一起参加了“中国日记研究会筹备会”。由此近三十年的交往中,寇广生给自牧的印象、感受又是怎样的呢?自牧如是说:“每当和他在一起,他的许多关于繁荣日记写作的奇思妙想便忽悠得你坐不住:他期盼中国举办日记狂欢节;他呼吁开设日记大篷车;他提倡举行一年一度的日记展览会;他梦想筹建日记博物馆。”我与寇老先生交往也有二十多年,彼此经常有书信往来探讨日记问题,在保定日记文化座谈会期间多次面对面的交流。寇老常常在给我寄信函时夹有日记资料,有一次寇老复印了他在1979年发表的文章《日记之研究》寄来,我认真研读,颇有启发。去年,我为之编辑《寇广生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这本文集是有纪念意义的,也是一个日记史料的积累。二、甘肃山丹萧滋云先生:萧先生曾有山东之行,他给自牧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是朴实厚道,二是略微有点木讷。”萧滋云先生就是这样实在而执着的人,萧先生的《情系焉支山》一书记录了他从1993年到1999年举办了五届焉支山笔会的故事,“甘愿为他人作嫁衣裳”,其中的甘苦惟有自知。萧先生在晚年自学“五笔字型”录入自己半个多世纪的日记,他前后用了十多年时间出版了《萧滋云日记》(1959——2024)共计六十六册。萧先生这种坚持的精神是多么的了不起,他是日记爱好者的榜样!我与萧先生时有书信来往,十多年前我编写《日记手稿的故事》一文得到萧先生认可并在他主编的《日记》杂志上发表。先生还赠送我他的书多种,如《情系焉支山》一书的扉页上,萧先生题写了几句话,他说“忙有忙的快乐,闲有闲的无聊;写日记可促长寿”。这一晃二十年过去了,我向耄耋之年的萧先生表达敬意,祝福老人家。(三)程韶荣先生自牧兄对程韶荣兄的介绍比较全面:“在学生中开展日记写作的普及与提高,江苏东台市教育局高级教师程韶荣先生是做了大量工作的。他作为《青少年日记》的编外辅导老师,扶持了一大批喜欢日记写作的中小学生,还写作出版了《和中学生谈日记》、《日记导写》等辅导类图书。萧先生有山东之行,他给自牧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是朴实厚道,二是略微有点木讷。”萧滋云先生就是这样实在而执着的人,萧先生的《情系焉支山》一书记录了他从1993年到1999年举办了五届焉支山笔会的故事,“甘愿为他人作嫁衣裳”,其中的甘苦惟有自知。萧先生在晚年自学“五笔字型”录入自己半个多世纪的日记,他前后用了十多年时间出版了《萧滋云日记》(1959——2024)共计六十六册。萧先生这种坚持的精神是多么的了不起,他是日记爱好者的榜样!我与萧先生时有书信来往,十多年前我编写《日记手稿的故事》一文得到萧先生认可并在他主编的《日记》杂志上发表。先生还赠送我他的书多种,如《情系焉支山》一书的扉页上,萧先生题写了几句话,他说“忙有忙的快乐,闲有闲的无聊;写日记可促长寿。”这一晃二十年过去了,我向耄耋之年的萧先生表达敬意,祝福老人家健康幸福。三、江苏东台程韶荣先生:自牧兄对程韶荣兄的介绍比较全面:“在学生中开展日记写作的普及与提高,江苏东台市教育局高级教师程韶荣先生是做了大量工作的。他作为《青少年日记》的编外辅导老师,扶持了一大批喜欢日记写作的中小学生,还写作出版了《和中学生谈日记》、《日记导写》等辅导类图书。”我与程韶荣兄的认识就是自牧兄给架起的友谊之桥,十几年前的一天傍晚我接到陌生电话,对方自报家门并说是自牧把我这个抚顺日记爱好者介绍给他的,这位打电话的就是程韶荣兄。所以,我们俩都非常感谢自牧兄。我与程兄在保定日记文化座谈会期间有了更多交流。程兄在日记“断代史”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为丰硕,例如《中国日记研究百年》、《近四十年中国日记研究的新收获》、《中国日记“富矿”的初步开发——百年日记研究论著述评》等等。近年来,程兄多次寄来日记资料。他的《日记人生》一书出版后签赠给我,研读过后让我大有收获。与程兄相识、交往也是我“日记人生”过程中的难得之事,感谢历下文士自牧兄。
微信图片_20250429182741.jpg


       2017年我赴保定参加第二届日记文化座谈会,我特意带上自牧先生的《绿室诗存》,请他题跋留言。自牧兄在这本书的扉页上写道:“我的第一个书斋曰‘绿室’,为了纪念之,故从日记中辑录出杂诗百余首,连同当天的日记一并刊印了出来。诗实在一般,但它们同日记一样,感情是真挚的,辽宁抚顺福堂主人华福送来拙集索题,写上数语,权作释解吧。 自牧 2017.6.26于保定同美酒店。”翻开《绿室诗存》第100页,为《自策》二首,其中一首写道:“耕读亲生活,自牧即性格。主流追现实,浪漫现代合。古今中外珍,涉猎必精深。做人求谦和,相处让墙尊。”这首诗的题目“自策”按我的理解就是“自我的鞭策”,吟诵过后,我的思绪浮想联翩:自牧的秉性喜欢读书、写作,即追求现实主义,又要在生活中把浪漫与“现代”相结合;面对古今中外文化遗产、经典著作,须涉猎,须精深;做人要谦和,与人相处要豁达。与这首《自策》相对应的是当天的日记,可以比较研读。1989年8月14日的日记:“今日古历七月十三日,乃自牧三十四岁生日。冒36度高温,从《创作手记》上移入嘉言数句,以警策已三十四周岁的自牧:一自己做事切记不可瘀滞,不可反复,不可琐碎。二、努力请从今日开始,不教一日闲过也。三、不做不说,先做后说,做了不说,渐入幽界。四、脱虚狂,少游串,慎交友;扬豁达,求宁静,葆热忱。原来,这一天是自牧兄三十四岁生日,他除了创作《自策》二首外,还制定“警策”四条,以规划自己的人生,三十四岁的自牧有一种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努力请从今日开始,不教一日闲过也。” 今年,我们迎来自牧兄七十初度,我向长兄送祝福。撰写这篇《诗韵声远:自牧兄的题签与题跋》一文,献给谦谦君子,乐于助人的好兄长自牧先生。

         2025年4月20日于辽宁抚顺有梦斋
——————
作家简介:张华福,辽宁抚顺人。日记研究专家。出版有《福堂集》

微信图片_20250429182745.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5-5-19 20: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