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 黄山郭氏家族文脉炽旺,学者书家“二郭”出类拔萃。 应邹平市黄山街道碑楼村“郭氏兄弟纪念馆”馆长郭宪明、郭宪玉邀请,垂杨书画院于“郭氏兄弟纪念馆”与邹平市书协部分书法家举行了书画交流笔会。 垂杨书画院参加交流笔会的有:山东大学书画研究院院长、垂杨书画院特邀顾问王培元,国家一级作家、垂杨书画院院长自牧,副院长、济南市城建档案馆研究员王诚,副院长、齐鲁工业大学客座教授王鸿岭,副院长、《山东工人报》文史/书画版原主编田锋国,特聘艺术家、山东省美术馆原副馆长、山东画院原副院长潘文斌,特聘艺术家、法律顾问、上海蓝迪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玉飞,以及原山东大学附属小学教师孙凤英;应邀参加交流笔会的邹平文化艺术界学者、书法家有:鲁中职业学院高级讲师王中修,邹平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张明武、邹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朱秀利、孙伯杰、由俊佐,“布衣学者”、书画艺苑“滨州五老”之首郭连贻先生家人郭宪明、郭宪玉。 笔会开始前,大家在郭宪明、郭宪玉兄弟的陪同下,参观了纪念馆内展出的山东省文史馆馆员、中国书协会员、“布衣学者”郭连贻先生的著作、手稿、信札和独具个人面貌的书法作品,以及杭州大学教授、训诂学专家郭在贻先生的著作、手稿和信札,详细了解了“郭氏兄弟”在不同研究领域取得的斐然成就,受到了多方面的启发和教育。
在交流座谈时,自牧院长简略介绍了垂杨书画院的创建和发展壮大历程,并代表书画院向纪念馆和邹平市书协赠送了院刊《垂杨书画院丛刊》;郭宪明、郭宪玉兄弟则分别介绍了他们的父亲郭连贻、三叔郭在贻的治学理念和学术成就。
笔会开始后,十几位书画家轮流上阵,笔歌墨舞,大显身手,相互探讨交流了书画用墨、构图设色、题款钤印等方面的心得经验,取得了非常理想和满意的效果,达到了举办书画交流笔会的初衷目的。
笔会结束后,大家在郭宪玉的陪同下驱车到邹平市长山镇参观了范公祠,并请范仲淹(原名朱说)的后人、中国范仲淹研究会理事朱振波讲解了范仲淹的生活、奋斗轨迹和政治、军事、教育、文学等方面的巨大成就。 人物事迹链接——
郭连贻(1930-2016),山东邹平人。布衣学者,著名书法家,家境贫寒,19岁参加解放军,1970年参加林园,志愿得以发展,在滨州被称五老之一。
郭连贻的斋号曰“漏月轩”,取屋顶洞开有月光筛下之意。曾编纂《邹平县志》,先后撰写《邹平诗苑溯古》《范仲淹流寓考》《段成式乡贯应从邹平说》《义和拳在邹平起事始末》《朴学大师成瓘》等文。 幼习书法,初学赵孟《张猛龙碑》、《郑文公碑》等。书法作品多次在《中国书法》《中国文化报》《书法导报》《大众日报》《艺术中国报》《滨州日报》《大众日报书画版》等发表。 曾任山东省文史馆馆员、滨州市书法家协会顾问、滨州市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郭在贻(1939--1989),山东邹平人。1961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师从姜亮夫、蒋礼鸿等先生。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为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中国训诂学会副会长。
著有《训诂丛稿》《训诂学》《郭在贻语言文学论稿》《郭在贻敦煌学论稿》《敦煌变文集校议》(与张涌泉、黄征合著)等。另外还出版有《郭在贻文集》(中华书局2002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