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心智模式
关于心智模式的观念由来已久。“心智模式”这个名词最早是由苏格兰心理学家克雷克于1940年创造出来的。“心智模式”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指人们的长期记忆中隐含着的关于世界的心灵地图。
彼得.圣吉认为:心智模式是深植于我们心灵之中,关于我们自己、别人、组织以及世界每个层面的各种图象、假设和故事。
实际上,所谓心智模式是指人们的思想方法、思维习惯、思维风格和心理素质的反映。按照中国人的讲法就是心理素质和思维方式。
一个人的心智模式的形成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过程,伴随着从小到大,在各种各样经历的环境中积累许许多多的所见所闻,包括书本、老师、家长、朋友们讲的故事,都会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和一幅幅特色各异的图像,并据此经过推论而得到各种不同的假设,正是这些图像、假设和故事,促使人们对待同一事情会有不同的想法、说法和采取各异的行为方式,因为每个人的心智模式与成长环境密切相关,而每个人的成长环境都不一样。今天,我们常说的父母和子女对世界常持有不同看法,所谓“代沟”就是因为心智模式不同所致。(见“心智模式不同,结论不同”图)
2、心智模式的特点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智模式。一个人的心智模式好,他就容易成功, 反之就可能失败。心智模式有三个特点:
(1)根深蒂固。特别是成人,有一句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2)自我感觉良好。自以为极好,这就严重了。社会上很多人指点别人这里不好,那里不对,却很少指点自己。
(3)世界上人无完人。很成功的人、很伟大的人心智模式也都有不同的缺陷。所以必须唤起人们的注意,必须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
也有人将下列四种现象称为心智模式的四大顽石:
①自我感觉良好——从来都是对的(归罪于外)
②习惯成自然——一直这样做的(墨守成规)
③局限思考——见木不见林(线性思维)
④心态不正——五气并存(官、骄、娇、泄、不服气)
(请看第十七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