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网易山东文学 于 2024-4-13 17:46 编辑
东红埠岭村,北与验货台村一岭之隔,南与木头山村遥遥相对,东与状元沟村是近邻,西与西红埠岭村相接。320户,962口人,耕地520亩。 据村碑记载:东红埠岭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70年),由孔、邱、傅、邵4姓从陕西迁此建村。 因址在红粘土岭东,故取名东红埠岭村。 传说,在明末清初的一个非常安静的夜晚,这里既没有风的呼啸,也没有云的飘移。就在人们已经进入梦想的时候,突然,一阵惊天动地的龙卷风从天而降,等风过后,住在这里的人们惊奇地发现,粘土岭变成红的,人们改叫红埠岭,因址在粘土岭以东,起名叫东红埠岭。 据记载,东红埠岭村自明洪武年间建村属东乡黄山保,民国初年取消乡保建制,1939年4月重新划乡,东红埠岭属当峪乡,1946年隶属颜庄区;1958年10月属颜庄人民公社,1984年颜庄人民公社改称为颜庄办事处,下设乡镇(小乡镇),1985年11月撤区并乡改属为颜庄镇,1991年划归为莱芜市(县级)钢城办事处颜庄镇,1993年地级莱芜市建立,归莱芜市钢城区颜庄镇,2019年1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设立济南市钢城区,以原莱芜市钢城区的行政区域为钢城区的行政区域,东红埠岭村为济南市钢城区颜庄镇,2020年6月30日撤颜庄镇设颜庄街道办事处,东红埠岭村为济南市颜庄街道办事处管辖至今。 东红埠岭村,重视文化教育。早在清朝时就创了办私塾。民国初年与周围十几个村联办建成小学,高原良就是民国时期第一个师范生,1938年入党,回乡后利用教书身份,发展党员,组织村民开展对敌斗争。1980年中学班与港里中学合并。自1977年至2023年先后考取大学生235人,值得骄傲的是,东红埠岭村还出了一个全国政协副主席(副国级)高云龙,1958年12月出生,1985年5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化工系化工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高级工程师。 木偶戏和莱芜梆子演唱是东红埠岭村的传统艺术。乐队也经常义务为邻村婚丧嫁娶奏乐,一直沿用于今。艺人们自制道具和乐器。据说,莱芜梆子剧团成立时,团里使用的乐器,其中有不少就是从该村借用的。从上个世纪初以来,逢年过节,村民们都能准时的看上艺人们的精彩表演。 东红埠岭村是革命老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斗地主,分田地,搞土改,对敌斗争坚贞不屈,前赴后继。1938年村中就有34名青年参加八路军,他们是高甲三、高太庆、刘子尚等。 1939年日军侵占莱芜,安仙村有其据点,阎团占据南冶。因在1938年就由东红埠岭村、吊鼓山村、西当峪村、木头山村四个行政村建立的党支部一直设在东红埠岭村,加之这个村的党员入党最早,党员最多,当时的县委书记经常来该村指导工作,引起了敌人的恨怕,所以该村经常遭受日、阎的烧、杀、抢、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