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网易山东文学 于 2024-2-6 15:19 编辑
郭家台村人,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曾经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他们有的牺牲在战场,有的留队工作,有的转业回乡。四名烈士:吕化实在寿光牺牲,郭俊雨在泗水牺牲,郭爱群在朝鲜战场上牺牲,郭庆觉在莱芜战役中牺牲。两名荣军:郭爱科二等甲残废,王瑞贞三等残废。李周公留部队任武汉军区空军飞行大队大队长。其中,二等甲荣军郭爱科,在舟山战役负伤,为保卫祖国英勇作战,曾荣立二等功、三等功。负伤回村后,身残志不残.不怕苦,不怕累,挂着双拐,拖着残腿,兢兢业业为党为民工作,为郭家台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三等荣军王瑞贞,战争年代转战南北,英勇作战,参加过朝鲜战争,负伤后回村,在村中苦干、实干,发扬了战争年代的拼搏精神,受到村民的称赞。
1954年郭家台和全国一样,成立了初级社,1955年与黄花店村、南下冶村、北下冶村、莲花池村联合成立了颜庄区黄花乡高级农业合作社,直至1958年10月成立公社。1958年庄稼丰收,但未收获好。
1960年至1962年社员吃野菜、树皮度过了三年自然灾害。1964年大队里开展了”四清”运动,破四旧,立四新,平坟头,砸旧物,扩大种植面积。
1966年开始了文化大革命,白天社员种地干活,晚上闹革命。举国上下,过紧日子,一到过年,各家各户,邻里百舍,其乐融融。
郭家台村水源条件较差,上个世纪60年年代,全村只有一眼机井,灌溉条件严重不足,农作物连年歉收,只能靠天吃饭。1970年莱钢石灰石矿开工建设后,村里接上了电,新打了机井,安上了水泵,加上矿上流出的废水加以利用,旱田成了水浇地。
1972年郭家台大队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开展了“农业学大寨”运动,男女老少齐上阵,用人民战争的办法,整地深翻,小地变大田,丘陵变梯田。治碱造田,增加耕地100多亩,人均耕地0.9亩。
1980年郭家台村成立了村委会,大队改为村委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群众基层组织。一选5年,届满选举,可连任。
郭家台村民勤劳耕作,亦深谙发家致富之道。1982年以来,一部分有见识的村民便不再仅仅依靠农业,而是把目光瞄向社会,以莱钢石灰石矿、水泥厂,莱芜硫酸厂和二O五国道为依托,积极从事建筑业、运输业、木器加工业、饮食服务业、车辆、电器维修业、家庭作坊等个体生产经营,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1992年在莱矿的支持下,规划了村里的街道,拆迁了房屋,垒砌了水沟,整修了长600米、宽6米的中心大街,方便了村民的出行。1994年村里打大口井2眼,配22千瓦全套水泵浇灌,水浇面积进一步扩大。
1995年村里又修了长300米、宽8米的后大街。并对生产路进行了整修,交通十分方便。现在郭家台村,家家有小汽车,村民生活蒸蒸日上。
近几年,郭家台的村办企业和个体私营业不断发展,村民经济收入、生活水水平日益提高。仅个体户达60多个。到2023年底,95%村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房屋;100%家庭有了小汽车。村民年收入都在17000多元以上。
归了济南市后,郭家台村的村民发展经济劲头更大,村两委班子,思路开阔,不断改善村容村貌,提升道德素质,引导村民发展经济,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
村中现有郭、黄、刘、王、孙、李、吕、毕8姓,8姓中以郭、黄、刘3姓居多。村民世代和睦相处,耕读传世,繁衍生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