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21|回复: 1

钢城地名故事(168)柿子峪村(田茂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7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柿子峪村,南邻胡家桥,东邻罗圈崖,北靠洼子峪。西邻黄庄河,97户,194人口分散在相距几华里3个山坡上,面积2.5平方公里。174亩耕地,272亩山场。
    传说,清嘉庆年间(1807年),天气大旱,百姓民不聊生,村民看不到希望,没有出头之日。干姓被迫由莱芜西曹村、李姓由草埠迁此;因址在山峪环山之中,柿子树多,故名柿子峪。1962年舜皇庙、罗圈崖两自然村归柿子峪大队。
    据说,建村之前,明太祖朱元璋还未当皇帝,要饭曾来到这里,霜降节,要饭要不到,贫困了到,朱元璋靠这里的柿子树上柿子填饱了肚子,救了他一命。后来,朱元璋当上了皇帝,有一年(明洪武三年),霜降节他又再次重返此地,见到这棵救他一命柿子树,朱元璋喜出望外,立即将此树封为“凌霜侯”(至今存在)。自此,霜降节吃柿子成为柿子峪村民的一种习俗!
    干姓也作邗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173位。在现代是极罕见的姓氏。需要注意的是在简体中文里乾和干都被合并到了“干”,但作姓氏的“干”不是指“干活”和“树干”,在繁体中文中也应和“天干地支”一样应写作“干”。干姓来源有多种说法,其一为以国为姓。古代有干国(在江苏扬州一带)。春秋时被吴国所灭,国人便以国名为姓,遂成干氏。其二认为出自子姓。比干之后,为避祸改姓。春秋时,宋国有一大夫干犨,他的后代子孙以他的名字中"干"字为姓,亦称干氏,成为干姓的一支。除此之外还有多种解释。
    李姓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皋陶(一作咎繇,嬴姓,一说:姬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先为理氏,后为李氏。至商纣王时,世袭为理官的理徵因直谏触怒纣王被杀,其子利贞随母亲契和氏逃难,后到豫东鹿邑定居。因沿途食李子(木本植物的果实)得以生存,为了报答“李子”保命之恩和躲避纣王的追捕,并且理、李同音,自利贞开始改理为李,从此中国有了李姓  。得姓始祖为李利贞,李耳为十一世。
    舜皇庙,清宣统三年修《蒙阴县志》载:舜皇庙在城北历山庄南,修于清朝康熙九年,主修王三时。张氏从张庄西沟迁此居住,形成村落,以庙号而得名,址在柿子峪村的舜皇庙自然村村东,该庙现已荡然无存。
    庙的前方有一棵高大笔直的银杏树,栽植年代不详,需6至7人方能合抱,树荫遮地面积有半亩地之多,村民夏季休闲时多聚此乘凉;1956年沂源县人民政府伐之,运回沂源用于县委礼堂建设。
    相传,木工在砍此树时,树干有一小洞,小洞内又生出一棵小银杏树,村民们就保护下来,现如今此树已长得高大挺拔,树围有2.5米,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罗圈崖,坐落在历山脚下,柿子峪东1公里处,据《卢氏家谱》载:“卢氏祖于清道光年间,从西冶迁此,以村东有罗圈形山崖而得名”。
   柿子峪村民自清朝中叶聚居此处,繁衍生息。村中现有:李、干、卢、张、房、赵、高、王8姓,以李、干姓居多。村民在此居住生活,不分宗族、贫富、众寡,世代和睦相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劳勇敢,耕读传世。
   柿子峪先民迁居时,分散居住在3个山坡上,居住着简陋狭小的茅草屋,土地不成块,全部是“猪脸地”,土地贫瘠,又无水灌溉,仅靠老天下雨,种高粱、玉米、花生维持生活,温饱根本得不到保证,生活非常贫穷。
   解放之后,柿子峪村揭开了新的局面。1953年春村民自发组织初级农业合作社,1956年进入高级农业合作社,实施“人七劳三”的分配原则。1958年加入人民公社。当时,国家的总路线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1960年至1962年,柿子峪村村民度过了三年自然灾害。
   1964年村里开展了”四清”运动,破四旧立四新,平坟头,砸旧物,扩大种植面积。1966年开始了文化大革命,白天村民种地干活,晚上闹革命。尽管贫困每家姊妹们、弟兄们大都好几个,“男的结婚保了险,女的结婚脱了产”,是当时的真实写照。一到过年,各家各户,邻里百舍,其乐融融。

 楼主| 发表于 2024-1-17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教育勤工俭学,注重人的道德品质。学生不但学农,也要学工,学军。当时,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民办公助。学生放学回家给生产队割草喂牛,冬天背着粪筐拾粪,春天给庄稼施肥。他们的脸晒黑了,可心练红了。
  1971年柿子峪村开始“农业学大寨”,整治“猪脸地”,开山、围堰,小地整成大地,大地整成方田,增加土地面积80多亩。
   1990年前,柿子峪村水源条件极差,只有两口水井,仅够人畜用水,浇灌耕地明显不足,村干部组织村民兴修水利,打机井、修管道。村两委干部率先垂范,寒来暑往,到1992年柿子峪村用水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1993年,柿子峪村被确定为原莱芜市委组织部、市保险公司的包村点后,他们就把解决群众的生活用水作为包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1994年筹集资金6万元帮助村里建了扬水站,将山下的水送上了山;同时又与村党支部商定让全村的群众都吃上自来水,并当场落实了修建自来**程所需的2万元资金,全村群众深受鼓舞,热情高涨。
    在包村组和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克服了地形复杂、居住分散等困难,奋战l5天,搬动土石1000立方米,铺设地下管道6000米,修建30立方米的蓄水池2个,从此,打水吃成为历史。
  1999年实施彩虹工程,进行农网改造,柿子峪村民又用上了价廉的电,负担得以减轻。现在,家家户户有小汽车,有高档家具,人均年收入由1982年200元,2023年增加到16000多元。
   特别是归了济南市后,柿子峪村发展经济劲头更大,两委班子,思路开阔,不断改善居容居貌,提升道德素质,引导居民发展经济,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5-1-22 21: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