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田秀才长得一表人才,清秀而不乏阳刚之美,被**选中做了吏部主事。他为人朴实,从政清廉,办事公正,三年之后就升职为吏部侍郎。但他没有忘记当初苍天对他的恩惠,便请假来到西冶村北的丘岭。面朝苍天,连连磕头,捐出几百两雪花银,交给地保,要他在岭上修建庙宇,以答谢天恩。之后,田侍郎赶回了京师。时隔不久,一座威严的玉皇庙出现在西冶村北丘岭上。古砖古瓦,翘檐飞角,显得格外庄严。每年正月初九为庙会,善男信女云集此庙,顶礼膜拜;一年四季,祈雨、祈福、祈子者络绎不绝,十分灵验。直到今天,香火依然十分鼎盛。
西冶庙岭东面有两座山,山钢动力部后面的叫一顶子,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前的叫二顶子。山上松、槐遍野,错落有致,郁郁葱葱,是村民和山钢职工下班后休闲的好去处
西冶居民勤劳勇敢,民风淳厚,爱憎分明,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以王秀堂为代表的黄庄抗日武装(时称区武工队),就活跃在黄庄及周边的莱芜、新泰、沂源、博山等地,开展与日寇及顽匪的斗争。最著名的要数龙巩峪战斗。1947年7月20日,队长王秀堂率人炸掉了龙巩峪村北的木桥后,悄悄地埋伏在一条土埂后面,耐心地等待着敌人的运输车。不久,6辆汽车由西向东而来。当敌人最前边的运兵车刚到桥边立脚未稳时,王秀堂一声令下,带领武工队猛虎般扑了上去。其余队员分别盯住了后边5辆物资车,一颗颗手榴弹投进了敌人的车箱,随着剧烈的0,敌人的胳膊、腿夹杂着车箱板飞舞了起来。剩余的20多个敌人一看是武工队,便立刻纷纷跪在地上磕头,异口同声地喊道:“队长饶命。”一场突袭战很快结束了,收拾了敌人,发动邻村民兵抢运缴获的5卡车物资,除留一小部分给群众外,其余分送鲁中区委、主力部队和驻在黄河以北的沂源转移大队。在抗击顽匪刘黑七、土匪陈三坎的侵扰中,他与敌人巧妙周旋,一次次挫败了敌人的进攻。他曾多次受到上级及军分区的表彰,获全国战斗英雄称号,1945年6月被选为黄庄区武委会主任。
在解放战争时期,西冶居民舍小家顾大家,踊跃支前,有钱的出钱,有粮的献粮,有人的出人。仅1947年大动参时,一次就有20多人参军,出现了父送子、妻送夫参军杀敌的动人场面,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5年西冶成立互助组,由薛庆文、薛西珍、薛西恒负责。1956年建初级社,叫福兴社,共有4个初级社:福兴一社负责人是薛庆水、薛庆文;福兴二社由薛其坡、薛庆增负责;福兴三社由褚学贞、王子春负责;福兴四社由王秀平、宋方明负责。1957年成立高级社,四社合一,时任书记薛其坡,副书记苗丰年,社长薛西珍。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西冶村书记由薛其坡担任,大队长薛西珍,这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他的鼓动下,村里建起了食堂,吃起了大锅饭,并盲目地大炼钢铁,劳民伤财,给群众生活造成了极大损失。由于大炼钢铁,忽视了生产管理,虽是丰收年景,但没有很好的储备,造成了来年储备粮不足,又加上1960年至 1962年的三年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困难。
“农业学大寨”期间,村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改河造地。本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号召和“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天大的困难也不变”的精神,打大口井3眼,修水渠3000多米,增加灌溉面积300多亩,适时种植了苹果树等经济作物,仅南岭山坡栽种果树就达120余亩,5000多棵,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1991年莱钢改扩建征地,可惜因无处移栽,全部砍伐。
西冶为了解决地少人多的矛盾,适时上了翻砂厂,成立了装卸队、建筑施工队(现钢城集团总公司的前身),时称为民工连。1979年西冶村被上级批为蔬菜基地。主要服务莱钢,由种粮为主转变成以种菜为主。并从鲁村聘请了技术员作指导。东洼大园占地100多亩,10个生产队全都建起塑料棚、小拱棚;露天菜畦种植着韭菜、黄瓜、青椒、芹菜、豆角、花菜等主菜,间作其它菜类,以莱钢为主要销售对象。1986年7月1日全部农转非,10日改称为居委会,村民真正汇入城市生活,莱钢先后从西冶招工200多人,从根本上解决了地少人多的就业问题。
改革放后,西冶社区一班人,响应党的号召,在与莱钢接壤的黄金地带建起了大型综合门市部、旅店、建安公司,安排劳动力450多人,个体经济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运输、建材装饰、小卖部、酒店、餐馆生意兴隆,贸易市场吸引了温州、章丘、上海、南京、东北等各地的客商来投资做生意。
西冶社区本着“莱钢发展我服务,我与莱钢共生存”的原则,居办企业和个体私营业不断发展。西冶建安公司、中新建安有限公司、宏伟实业公司发展势头强劲。女强人薛汝英从开饭店起家,逐步发展成个体大户,被莱芜市物价管理局授予“服务行业第一店”的称号,她本人被推举为莱芜市政协委员、钢城区政协常委。中新建安有限公司经理薛其生,搞起现代建筑安装企业。1995年,西冶社区一班人利用-,与莱钢合作投资1000多万元(西冶投资近800万元)建成轧辊厂一座,效益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