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政府网站:
(五)强校扩优,积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是明目标,定方案,加快集团化办学进展。拟定了《莱芜区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实施意见》和考核细则,确立了集团化办学的模式:①采取“1+N”的组建模式。即采取“优质校+新建学校”或“优质校+面上学校”的方式,组建4个紧密型教育集团(联盟),各镇街组建15个一体化教育发展集团。②采取“教育集团(联盟)理事会”的管理体制。每个教育集团(联盟)建立教育集团(联盟)理事会,由成员学校推荐产生理事会成员并报区教体局备案。实行“教育集团(联盟)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集团内各成员学校法人、校名和行政隶属关系不变。理事长定期召开理事会会议,制定集团办学章程,研究统筹集团内的各项发展事宜,实现管理互通、师资共享、研训联动、质量同进、文化共建。③打造“1+N”的集团办学特色。注重名校文化在集团内部的培植和发展,大力塑造教育集团的文化品牌,在办学理念、学校文化等方面形成集团共性的发展特色“1”;同时尊重成员学校的文化特色,努力形成“一校一品”,即各个学校不同特色的“N”。 目前,修订完善了集团化办学考核细则,明确了汶源学校教育集团(汶源学校+汶源学校香山校区)、花园学校教育集团(花园学校+花园学校文昌校区)、莲河学校(莲河学校+莲河学校嬴牟校区)三个“优质校+新建校”紧凑型教育集团指导意见,召开了三个教育集团总校长及相关人员动员会,目前三个教育集团正按照要求,紧盯新校区建设、人员组建、招生准备工作。 二是优化学区布局,力促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1.加快规划学校建设。嬴牟小学主体已经完成,滨河小学初中部、香山学校、文昌学校主体工程在建,6月30日完成建设。秋季投入使用,将从根本上缓解城内招生压力。 2.实施带动战略,突出发挥市属学校资源辐射。一是通过集团化办学方式,发挥市属学校带动作用。如:建立以市属莱芜高新区实验学校为核心,以滨河学校、鹏泉实验小学为成员校“1+N”托管模式教育集团,三校为一个共同招生片区。二是确保市属学校片区生源不流失的前提下,尽量扩张。经过三轮调研和学校实地座谈研究,经充分讨论,决定新建的滨河小学初中部建成后,仍用作小学招生使用,全部直升莱芜高新区实验学校,同时把鹏泉街道汶阳小学、裕丰小学毕业生直升莱芜高新区实验学校。三是将市属汶水学校、莱芜实验学校、泰钢小学、鲁矿小学分别纳入莱芜区小学、初中教育共同体联盟集团,共同发展提升。针对嬴牟小学建成后对汶水学校可能产生的生源冲击,将叶家庄小学生源片纳入汶水学校招生范围,另外将方下街道耿公清社区划入汶水学校招生范围。确保莱芜实验学校生源,将凤城中心小学对口直升毕业生明确名单。泰钢小学由直升莱芜实验中学改为直升优质初中胜利中学。将张家洼中心小学原片区临近鲁矿小学的四个行政村,划为与鲁矿一小、二小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