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208|回复: 1

品千年古韵 观历山舜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27 17: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IP未知
品千年古韵  观历山舜泉

前几天,在抖音上看到一个关于舜泉的视频,于是就想着有机会到钢城最著名的“神泉”去看看。说来也巧,9月26日下午,微风,阴天,下着沥沥淅淅的小雨,我们钢城区总工会的集体协商指导员一行4人,去位于下历山后村的济南隆恒源物流有限公司签订集体协商合同。车自大汶河广场出发,沿汶河南大街一路向东,在“汶河源头”石标处转向黄庄河西岸向北,来到高铁黄庄河大桥南侧,因前面修路无法继续向前,随右转过黄庄河,准备经柿子峪再去历山后,谁知歪打正着,正好来到舜泉。下车看见舜泉,似有他乡遇故知之感,真是喜出望外!
历山舜泉位于柿子峪村东北。柿子峪行政村隶属钢城区汶源街道,与舜皇庙自然村、罗圈崖自然村共同组成一个村民委员会,系村民委员会所在地。南邻胡家桥,东邻罗圈崖,北接洼子峪。地处山区,全村97户人家,194口人,分散在相距几华里的3个山坡上,面积2.5平方公里,174亩耕地,272亩山滩地。
据《干氏家谱》载:干氏祖讳平顺,于清嘉庆年间(1807年),干姓由莱芜县曹村,李姓亦由沂源县草埠迁此建村;因址在山峪中,多柿子树,故名日柿子峪村。舜皇庙、罗圈崖原属黄庄,1961年从黄庄划出,归柿子峪管辖。
据史书记载,民国初年,柿子峪村属蒙阴县辖;1958年归黄庄人民公社;后历经沿革,今属钢城区汶源街道辖。
舜皇庙村位于柿子峪东北,历山脚下,以庙号而得名,与柿子峪村组成村民委员会,110人,98亩耕地,4个姓氏,以经营农业为主。
罗圈崖村坐落在历山脚下,位于柿子峪东1公里处,1961年从黄庄划出,与柿子峪组成村民委员会。现有20人,19亩耕地。据《卢氏家谱》载:“卢氏祖于清道光年间,从西冶迁此,以村东有罗圈形山崖而得名。”
柿子峪村民自清朝中叶聚居此处,繁衍生息。村中现有李、干、卢、张、房、赵、高、王8姓,以李、干姓居多。村民在此居住生活,不分宗族、贫富、众寡,世代和睦相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劳勇敢,耕读传世。
柿子峪先民迁居时,分散居住在3个山坡上,住着简陋、狭小的茅草屋,土地不成块,全部是“猪脸地”,土地贫瘠,又无水灌溉,仅靠种高粱、玉米、花生维持生活,温饱根本得不到保证,生活非常贫穷。
柿子峪村村民生活自建国以后逐年改善。1955年成立互助组,1956年成立合作社,1957年成立高级社,村民按地四劳六分配。1958年加入人民公社,村民按三七分成。1971年柿子峪村开始“农业学大寨”,整治“猪脸地”,开山、平坟、围堰,以弥补耕地之不足,增加耕地面积80多亩。1980年柿子峪村开始分田到户,1983年全面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1990年前,柿子峪村水源条件极差,只有两口水井,仅够人畜用水,浇灌耕地明显不足,村干部组织村民兴修水利,打机井、修管道。村两委干部率先垂范,寒来暑往,到1992年柿子峪村用水难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1993年,柿子峪村被确定为市委组织部、市保险公司的包村点后,他们就把解决群众的生活用水作为包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1994年筹集资金6万元帮助村里建了扬水站,将山下的水送上了山;同时又与村党支部商定让全村的群众都吃上自来水,并当场落实了修建自来**程所需的2万元资金,全村群众深受鼓舞,热情高涨。在包村组和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克服了地形复杂、居住分散等困难,奋战l5天,搬动土石1000立方米,铺设地下管道6000米,修建30立方米的蓄水池2个,从此打水吃成为历史。
山东是大舜活动的核心区域,大舜的传说遍布省内多地。关于舜耕历山的记载,最早见于《墨子尚贤下》:“昔者,舜耕于历山”,这一说法在后世学者考证和民间传说更是生出多种解释。最迟在东汉时期,历山在哪已有两种说法,如东汉高诱在《淮南子·原道训》“昔舜耕于历山”句后注曰:“历山在成阳也(今鄄城县境内),一曰济南历城山也。”
明清时期,伴随着各地地方志编纂的增加,省内外各地号称有历山遗迹的层出不穷。当代学者何光岳在《舜裔源流》中统计说,天下历山有15处,在山东有5处,分别在历城、濮州、费县、蒙阴县、沂水县境内。其实,他不知道的是,由于区划调整,山东境内的5处历山今天都已经“易位”。历城历山今在历下区,濮州历山今在鄄城县,费县历山今在泗水县,蒙阴历山今在钢城区,沂水历山今在沂南县。
钢城的历山是钢城区第三高山,海拔610米。地处钢城区汶源街道办事处东北部,东西走向,绵延十几里,西至黄庄以东,东接霞峰水库,山的前后坡基本不与山岭相连,山之阳为长胜村,山之阴为历山村,整座山如壁立的屏障。主峰有3个山头,远看似雄鹰展翅飞翔,中峰似鹰头,两侧山头象展开的翅膀。
3个山头之间,有清朝避匪的山寨寨墙。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土匪横生。刘黑七是山东罪大恶极的土匪,曾发展到几万人,横行29年,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制造了很多惨案,让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雪上加霜,当时的民国政府也无能剿灭刘黑七这股土匪。历山周围的民众同仇敌忾,团结一致积极抗匪,在历山顶上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山寨,作为抗匪的防御工事。山寨绵延4公里多,约有2000多间,从现存石屋遗址看,石墙垒砌的较坚固精致,有单间,也有套间,当时付出了很多的人力物力,有长期驻扎的准备。现在虽然古山寨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已经看不出当时的居住、生活痕迹,但能想象出人们在艰苦环境中顽强抗匪的景象。值得荣耀的是,刘黑七的土匪多次攻山,都未能攻破山寨,因此历山山寨曾被誉为固若金汤的山寨。目前是济南市钢城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山寨群。
1943年11月,八路军认真筹划,制定了完善的剿匪计划,伏击了刘黑七团伙,15日夜间,成功击毙了作恶多端的匪首刘黑七。刘黑七被击毙之后,八路军乘胜追击,捣毁了土匪的匪巢,缴获了大量的粮食、枪支弹药和财物,解救了500多名妇女,群众拍手称快,老百姓又过上了没有匪患的生活。
舜泉位于历山西侧,属历山泉水,水质清澈透明,甘甜爽口,常年不歇,名曰神泉。泉池呈正方形,深约4米,泉口方形,2米多见方。泉水发源于历山山根,泉里水位稳定,水流量较大。出于对泉眼的保护,以防井口的日晒雨淋,泉池边修有围栏,泉口建有泉亭,高5米,上刻“舜泉”二字,泉亭上挂着红布条。舜泉西边还有一高一矮两块石碑,镌刻着“历山神泉”和“舜泉”。
舜泉西侧有一个28米×40米的蓄水池,总面积1100多平方米,蔚为壮观。夏日时分,池塘里的荷叶绿油油的,绯红的荷花宛如少女在微风中轻歌曼舞,周边垂柳在斑驳光影中带来阵阵清凉,荷叶上的水珠在阳光下晶莹剔透。偶然引来一只迷失的蜻蜓,在泉池里穿梭,一会儿停在荷叶上,一会儿嬉戏在泉水上,久久不愿离去。
舜泉安静呆在泉池里,波澜不惊,几乎看不到波纹,性格是内敛沉静的,但安静的舜泉则是个上升泉,而且水文地质专家目测流量最大可达到每小时50-100立方米,是个熔岩大泉。上升泉是地下水流动时遇到阻碍从而在地势低洼的地方冒出来。
关于历山舜泉还有两个美好的传说。传说一:远古时代,历山出了一位大贤人——舜。他从小就跟当地黎民百姓在山下耕种,并显出了超人的才能和品格。尧听说后,不但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还将王位禅让于舜。舜勤于政事常巡视四方。这年,舜远行南方。不久,山东一带久旱无雨,娥皇、女英便带领父老乡亲早晚祈祷上天降雨,但姐妹二人膝盖跪出了血,天空还是没一丝云彩。姐妹俩又带领大家打井找水,双手都磨起了血泡,终于挖出了一口深井。正在这时,传来了舜病倒于苍梧的消息,娥皇、女英心如刀割,只好挥泪告别众乡亲。当一串串泪珠洒落在地时,突然,“哗啦”一声,泪珠滴处,冒出一股清泉,泉水像一串串珍珠,汩汩涌出,这就是今天的舜泉。后人亦有诗云:娥皇女英惜别泪,化作珍珠舜泉水。
另一传说是:舜泉的水能治病,常喝舜泉水能延年益寿。平时,老百姓们都爱去打这里的泉水喝,来此取水的老百姓络绎不绝。当然,这仅仅是流传在百姓间的美丽传说,寄托的是百姓对身体健康及美好生活的期许。
舜帝当年在教给人民耕种的同时,还教给人民打井,提水灌溉,因此历山下有水井。人们每当此汲饮井水时,便会念及舜帝所创立谐社会和太平盛世以及治山治水的功舜帝是中华民族始祖五帝之一,中国道德文化始祖,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其以德化人,以德感人,以诚待人的精神,四干多年来一直为中华民族所敬仰和尊重。
为了纪念舜帝的不朽功绩,人们还在舜泉北边不远处建立了舜皇庙。据清宣统三年修《蒙阴县志》载:舜皇庙,在历山庄南,柿子峪村东,建于何时,已无记载,清朝康熙九年,善人王三时重修。庙宇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山门、院墙、正殿、偏殿。山门黑砖墙,红瓦顶,门楼高约6米,门洞宽4米,进深4米,门槛正中悬挂着书有“舜皇庙”三个金色大字的门匾,两边贴有对联,上联是:“富贵宝地千年旺”,下联是:“平安福地万事兴。”
舜皇庙正殿3间,前门青石石阶五级,设有四挂前廊。殿内供奉舜帝和水娘娘、药娘娘,舜帝居中,像高2.4米,手持令箭,神采奕奕。水娘娘居左,药娘娘居右,高度各1.6米,慈眉善目,栩栩如生。正殿两边设东西偏殿,各1间。东殿供奉财神,西殿供子观音。庙中供奉舜帝等塑像。
庙前方有一棵高大笔直的银杏树,树龄二百多年,长得高大挺拔,树围有2.5米,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舜泉北侧的挡土墙上,还有一烫金石刻《历山舜皇庙记》,所刻内容为:历山曾谓之丽山,因水土丰润、花木清馨而得名。山体高峻挺拔,沟渠交错,坪谷相映,易汲取天地水露。溢时多泉喷发,山横如卧虎,泉涌似藏龙,故亦以藏龙卧虎喻之。
相传舜帝善耕种,行于此,将泉筑池积水,用于灌溉,使农耕业得以兴旺发达,福及四周,被部落联盟拥为首领,为东夷族群代表,史称虞舜。
后沿水脉向西发展入晋,至鼎盛,在此拥立为帝。随行子嗣左右繁衍,明洪武年有后裔迁返回鲁寻得此地,建庙祭祀,拜舜皇庙,意为始祖舜帝之庙。
史记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崇尚德为先,重教化,奉为农耕文明肇始,是中华文化三座里程碑之一。
中秋时节,沐浴雨中,站在历山舜泉的高台上,看山、听泉、赏荷、观鱼,泉水清澈透明,鱼儿水中欢腾,鸟儿云间鸣啭,游人古泉边休闲,风雨沐浴着生命,独特的风土人情、神秘的历史传说,无不向你讲述着钢城的美。
20230927170337front2_0_881055_FnuHDWh-PrEq8JcqccgDVR1NdhLv.jpg
20230927170338front2_0_881055_FkDPWsX-GKVexXwsq8Zak9LG6rqY.jpg
20230927170132front2_0_881055_FlRIIYdfllKXGRpwy70pqTSTOEWp.jpg
20230927170338front2_0_881055_FuHDg01B7iOdf-s2qoJE8V6ym7Ds.jpg
20230927170337front2_0_881055_FkTrJZoV-UmnYB4SJAcPA4n8ITdK.jpg
20230927170338front2_0_881055_FjMaCPpvZ0nPl_fUa85u48GfeRVY.jpg
20230927170338front2_0_881055_FjhhTPt6tshyJ0rO5_rc45ERv7cc.jpg
20230927170132front2_0_881055_FthieN8wD-ELlrOv8Tp_Nzwrp_R_.jpg
20230927170132front2_0_881055_Fr-4vEffZHHt12TYuMWog-wPnPfV.jpg
20230927170337front2_0_881055_Fo1Tcllf_kHrHUtdLsdlfWPjtSBn.jpg
20230927170337front2_0_881055_Fp3Ua8YaF7QYgF3_z7YpGVDdQEEO.jpg
20230927170337front2_0_881055_FvkbmILcyjHDWh_KJshFIo6AvRNn.jpg
20230927170504front2_0_881055_FrUAzaC9Bw4zk_vUJ8y26Kln8ixV.jpg
发表于 2023-9-27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5-11-17 02: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