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169|回复: 3

原来以前的山东发生过那么大的地震,比汶川还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7-17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微信截图_20230717102759.png


发表于 2023-7-17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今早菏泽震了,2.2级
发表于 2023-7-17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8.5级,那得死多少人啊
发表于 2023-7-17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本帖最后由 aabbcc 于 2023-7-17 10:34 编辑

“戌时地震,有声自西北来,一时楼房树木皆前俯后仰,从顶至地者连二三次,遂一颤即倾,城楼堞口有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如平地……人立地上,如覆圆石,辗转摇晃,不能站立,势似即陷,移时方定。阁邑震塌房屋约数十万间……”如此惊心动魄的景象出300多年前的山东郯城,这是康熙《郯城县志》对郯城大地震——— 这场既是山东也是整个中国东部地区有史以来最大地震的记载。
郯城大地震,发生于清朝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公元1668年7月25日晚),波及陕西、山西、辽宁、河南、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安徽、江苏、广东等10多个省的410多个县及中国东部海域和朝鲜半岛,破坏区域纵长千余公里,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有感半径800多公里。郯城地震高达8.5级,这是我国东部一次8.5级地震,也是中国3次8.5级地震之一(另两次为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8.5级地震及1950年11月18日西藏察隅8.5级地震)。因为郯城隶属临沂,又称临沂大地震,因郯城、沂州(今临沂)、莒州(今莒县)受灾最重,又称郯城—临沂大地震,郯城—莒县大地震,郯城—麦坡地震。
因为地震发生在戌时(晚上七点至九点),古时的人们没有丰富多彩的娱乐休闲活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故而,这是一个人们正在准备睡觉或者已经入睡的时间,很多人是在睡梦中被顷刻坍塌的房屋砸死砸伤的,造成的人员伤亡损失也特别严重。地震中的人口死亡在5万人以上,康熙时期山东鲁南地区仍是地广人稀,多层建筑物少,这样的数字在当时已经是天文数字。同时,由于消息流通缓慢闭塞,震后无法组织积极有效的救灾活动,适逢夏季又连降暴雨,导致了灾区瘟疫流行:“区内死尸遍野,不能殓葬者甚多;暴雨烈日,瘟痢随作,人民疏散。”虽然清政府在地震发生后便命令户部速行详议、分别蠲赈,发免山东沂州等40州、县、卫年租多寡不等,并遣官赈济,但还是导致灾民流离失所,经济损失极为惨重。
震后,我国约500余种县志、方志,碑文、诗文等对这次地震作了详尽的记载,其中有破坏的记载达150余县,堪称是我国历史上史料记载最为翔实丰富的特大地震。这场突兀而至的大地震对建筑物的损毁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据当时县志记载,莒县内“官民房屋、寺庙、牌坊、城垣俱倒,周围百余里无一存屋”;郯城内“城楼垛口、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塌如平地”;临沂则是“城郭宫室庙宇公廨一时尽毁,人无完宇”。同时聊城始建于宋代的庙学在地震中“栋宇倾圮,门庑颓废益甚”;宁阳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的大成殿毁于一旦;而滕县建于明代洪武年间的城池“周五里许,高三丈五尺,阔一丈五尺,门楼四,角楼四,堡二十四,池深一丈五尺,广一丈五尺。地震城崩,砖石尽倾。”……类似的记载还有很多,始建于唐、宋、元、明的学庙、牌坊等古建筑在这次大地震中几乎全体遭受重创,虽然震后有所修葺补救,但毕竟已不再是“古”时遗存,对山东地区的古文化保存流传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人文环境遭受空前重创,自然环境则在地震中几乎重塑,地震中伴有大规模的山崩地裂、地陷、涌水喷沙等现象,将之评述为“山川易景”毫不为过。在郯城大地震的史料中,有二三十余州县记载了山崩地裂或滑坡等有关自然面貌破坏现象。由于地表大面积升降,平地大面积被溢出来的地下水淹没,如江苏北部的赣榆县海滩隆起,黄海海水退舍30里。
除了县志之外,当时的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很多地震记忆,最为著名的当为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地震》一文中的描述,他以朴实无华的语言,真实细腻的笔调,客观地记录了康熙七年郯城地震发生时邹平县的情景,读来如身临其境。地震发生时,蒲松龄正在长山县(即今邹平县)表兄家做客,两人秉烛对饮,突然听到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传来,向西北方而去。接着,“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他与表兄“相顾失色”,在短暂的惊慌茫然之后,才意识到发生了地震,赶紧跑出房间。室外呈现的景象让人目瞪口呆:“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中。”持续了一个多时辰,才开始安定了一些。再看街上,男人和女人裸着身体聚在一起,惶恐不安地谈论着刚刚发生的地震,竟然忘记了自己没有穿衣服。蒲松龄后来听人传说,有的地方“井倾仄,不可汲”,有的人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开了,沂水河塌陷出一个大的洞穴,有好几亩宽。蒲松龄于是在文章后面感叹地说:“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郯城地震在给人们带来无尽灾难的同时,也不经意间创造了许多自然奇观。300多年来无数人都曾到过有历史记载的地方去寻查郯城地震留下的山崩滑坡等自然遗迹,2000年春天在枣庄市山亭区发现的熊耳山天然大裂谷,算是不枉现代学者的苦苦搜寻,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有史料佐证的特大地震山体崩裂遗迹,就是这次大地震“山川易景”的极好见证。另一处保存比较好的大地震遗址是2006年被中国地震局批准为国家级典型地震遗址的“郯城麦坡地震活断层遗址”,该地质奇观也是全世界仅存两处、国内的第四纪活断层的地貌景观。大地震过后的地质地貌保留了史无前例的大地震对环境的塑造,但是随着岁月流逝,农田开发,人类住所、水利工程以及工矿设施建设等,郯城8.5级地震造成山崩地裂、滑坡、喷沙冒水等令人敬畏而又奇特的自然景观逐渐消失,而且再也不可复生。
地震后果
这次地震造成了惨重的地震灾害。除了建筑物倒塌,因建筑物倒塌砸死、砸伤和因地表陷裂、出水、山崩等而死伤人畜,次生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畜伤亡也是极其惨重的,尤其是震后人们无家可归,又遭受洪水和疫病摧残,死伤也极其严重。正如灾民歌里所唱的“更苦霪雨不停休,满陌秋田水涨流”,“先时自谓灾方过,谁知灾后病还来,恨不当时同日死,如今病死有谁哀” 。
人口死伤
据史料记载的不完全统计,郯城大震直接死于地震的人数超过5万人。其中最惨重的为郯城、临沂、莒县等极震区,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0%以上,多被建筑物倒塌压死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5-11-15 13: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