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有景则名,有迹则名,棋山三有皆备,故为名山。 棋山的山势呈南北走向,登高远望,眼见绝壁嶙岩,耳听松涛阵阵。南北大顶分列山脊两侧,远眺“汶水西流”、十里钢城美景尽收眼底。
一 一石一景观,一石一故事。山上大石嶙峋,千姿百态,远眺峰峦逶迤,近看险峻挺拔。在棋山后宫东侧的半山腰,有一处绝壁,长30余米、宽不到1米,只容一人上下,煞是惊奇,此为一线天。古有一诗形容此地“山腰天一线,众称一线天。不从此中出,焉知天地宽”。南大顶上,有两块形似人体的巨石相偎相依,人称“情侣石”,如今游人游览棋山,特别是年轻情侣,“情侣石”成为他们的必游之地。
在棋子垭北面峰岩上,有一块椭圆型沙石,酷似棋子。有趣的是棋子石下有一巨石,平展的石面上,石缝纵横成格,宛如一幅偌大的棋盘,正是这天然的棋盘引出了一段“棋山柯烂”的动人传说。
东晋建元年间,棋山脚下的棋山观村有一樵夫王质,勤劳能干,常年以打柴为生,那年亢旱百年不遇,临近草木衰竭,他穿山越岭,不知不觉摸上了山顶棋子垭,隐隐听到喊杀声处,见参天大树下坐着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执棋对弈,王质沉迷于棋局,半晌后才想起该砍柴了,待他寻找斧头,却见斧柄已经腐烂,只留锈迹斑斑的斧头。王质越想越觉得奇怪,回到家却见到原来的篱笆柴扉早已换成了一片青房瓦舍,屋里人竟称呼他为老爷爷,不禁感慨“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后人旧志诗云:“流水行云世代殊,石棋山上有樵夫。至今传说樵柯烂,不识当年柯烂无。”又云:“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二
明朝时期,大书法家、诗人雪蓑云游至棋山,在望海石西面悬崖处发现了一穴石洞,从此便驻跸此处。有次酒酣大醉,在巨大石碑上大笔直书“玄之又玄”, 特意把“之”字提到右上方先行下笔,“之”字一点状若龙头,一捺延伸下行十一市尺,如神龙掉尾,似神来之笔。初读皆视为“之玄又玄”,实则应倒诵为“玄之又玄”(语出老子《道德经》),如此奇怪写法,既显示着道家对宇宙之宏观,又体现出他对棋山仙景之慨叹与赞美。如今,石碑巍然屹立在棋山观村内,传为古今佳话。
至今,这块碑石被一个精心建造的小亭子呵护着,使它不会再遭受风吹日晒。在重视文化和文物的当下,它受到了很好的礼遇。
文化遗产曾有辉煌的过去,也应该有闪光的现在,还要充满生机地走向未来。
当碑石与“非遗”碰撞,见证传承的力量。“周氏豆画”非遗传承人,以“粮”为笔,用“玻璃”作纸,用一粒粒洋溢着浓厚乡土气息的粮食再现“玄之又玄”的精妙画卷。
当碑石遇见孩子们,有趣但不失庄重。开设“玄之又玄”碑刻书法研学课程,让他们了解并学习传统拓片的工艺步骤,亲自动手体验拓片制作,探寻中国书法艺术之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 现在的棋山观村,一排排灰瓦白墙的徽派建筑依山而立、邻水而居。 棋山观村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秀美的自然风光,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大力实施农村旧村改造,打造“棋山人家”新居工程,擦亮“棋山弈果”品牌名 片,依托农耕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国家级森林村居”、“山东生态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宜人的山水风光与诗意的历史文化碰撞,围棋文化也成为了钢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不断挖掘和传承围棋文化,钢城区连续举办了九届全国围棋甲级联赛棋山专场,邀请山东队主教练--曹大元九段现场讲棋,江维杰、周睿羊、范廷钰等世界冠军与围棋爱好者进行擂台表演赛,面对面切磋交流。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少儿围棋培训工作,助力围棋运动进校园、进课堂,以围棋运动启迪少年儿童心智,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如今,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棋局上,处处可见钢城党员干部百折不挠、百淬成钢的毅力;处处可见钢城人民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智慧。 纹枰大战,一触即发,钢城区下好先手棋、长远棋、关键棋、制胜棋,奋力打造现代化高品质美丽新城。(钢城区委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