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网易山东文学 于 2023-5-25 09:47 编辑
马官庄村,东靠205国道,与颜庄村邻近,西与野虎村和埠东村相望,南与唐家宅村毗邻,北与西沟村接壤。马官庄村占地150亩,耕地320亩,共103户,336人。 传说,马官庄村,清朝咸丰八年(1858年)由马姓迁此建村,因地属官地,冠以姓氏,曾名马家官庄;1950年改称马官庄。 另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颜庄以西有一个叫拴马庄的村子,村里有个无爹无娘的孩子,给财主家放马,人们都叫他马横财。春去冬来,马横财由一个孩子长成了大小伙子,马群也有十几匹发展到一百匹。村里和他同龄的小伙子一个个都娶上了媳妇,只有他还是光棍一个。为此他不想下力,老想发一笔财横财,娶妻生子、光宗耀武。 有一天傍晚,马横财赶着马群到牟汶河去饮水时,发现多了一匹马。再数一数,还是多一匹。一连几天,都是这样。他发现多出来的这匹马与其它的马不同,只见它通身油亮,金光灿灿,他不由想起了传说中的“金马驹”。晚上,马横财翻来覆去的睡不着,闭上眼,便看到金马驹在眼前晃动,他老想把金马驹套住。于是,他想出了一条毒计。 一天下午,马横财偷偷带上了一支猎枪,当金马驹又出现时,他举起了猎枪,瞄准金马驹扣动了扳机,“砰”的一声枪响,只听到一声凄厉的马嘶,看到一道金光飞向西北方。刹那间,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电光直闪,豆大雨点瓢泼而下,下了三天三夜,洪水把村庄淹没,马横财在这场洪水中被淹死。洪水下去后,人们纷纷回来,恢复了平静。有人建议,再叫其名,怕洪水再来,灾难临头。因地属于官地,后来人们起名“马官庄”。 马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赵国宗室赵奢为马氏得姓始祖,因其封地封在马服(位于邯郸西北),人称马服君,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氏,后又改为单姓“马”。 邯郸即是中华马姓的祖源地, 风郡为主要郡望,铜柱堂为主要堂号。 赵奢即为中华马氏的始祖,邯郸即是中华马姓的祖源地。因赵奢死后葬于今天邯郸县三陵乡的紫山,因此紫山又称马服山,是世界马姓祖山。 在远古的舜帝时代,伯益因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赐姓为嬴姓,伯益的后代造父被周穆王封在赵城。战国初期,赵衰子联合魏氏、韩氏瓜分晋国后,建立了赵国。当时,赵国公子赵奢(赵武灵王的裔孙)能文能武,以善于用兵而著称。赵文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0年),赵奢奉命抗击秦军的进攻而大获全胜,因战功卓著被赵惠文王封在马服(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北),称为马服君,他死后便葬在封邑。他的子孙最初以“马服”为其姓氏,后去掉“服”字,称为马姓。赵奢从而就成了马姓的得姓始祖。 为舜驯服鸟兽,被舜赐姓嬴氏,嬴姓出现,舜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儿嫁给他。舜帝,姚姓,舜,以地取姓为姚,其后代即以姚为姓。马服本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块土地,位于今天河北省邯郸市西北的紫山。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于公元前270年率军在秦、赵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赵惠文王因此把马服一地分封给赵奢,并赐其号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等。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此后,马家后代又在西汉武帝时期从马服迁到了当时的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定居下来,所以《姓谱》一书中记载说,“马”姓的发源地是扶风。后来,马服氏又省文简化为单姓,称马氏。该支马氏族人主要居住在赵国都城邯郸一带,后逐渐迁往各地,世代相传至今。 马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十四位,人口约1846.1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15%左右。 省关中,在此后的时期内,马姓不断得以发展,并且有许多成为当朝高官。家族逐渐得以兴旺,并且最终使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茂陵)成为马氏的发展繁衍中心。两汉至南北朝时期,马姓除在扶风茂陵成为望族外,还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甘肃、江苏、浙江等省的一些地方,同时汉代时期,马姓宗族大举西迁到西北地区,后来再度东迁到黄淮地区。唐朝末年,王潮、王审知入闽,有河南马姓人随同前住,在福 建安家落户,后发展成为大族。许州鄢陵(今属河南省)人马殷从军作战,在唐末,五代十国时期被封为王,建立楚国,包括现今湖 南全省,广西大部及广东、贵州部分地区,从而使马姓在广大的地区内得到巨大发展,分布于各地。宋代以后,闽、粤地区马姓逐渐增多,到了明代,马姓族人得以进一步发展。至清代后期,马姓开始有些移居于台湾省,进而又远徙外国。中国主要生活在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马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13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是全国回族十三大姓之一。 马官庄村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村庄。1947年秋,叛徒刘伯戈带领还乡团百余人,对马官庄村实施抢劫。还乡团把村里来不及逃离的30多位村民关押在村中央的一个碾棚里,刘伯戈骑在马上,手握匣子枪高声喊:“如果今晚你们不交出粮食和钱财,就把你们活活烧死!”30多位村民齐声高呼:“就是死也不给你们一粒粮食。”时任村长的赵延秋,佯装给还乡团凑粮,一面寻找机会派人去给八路军武工队报信。当时只有1l岁的儿童团长徐勤生,带着村长的求救信,趁天黑摆脱了还乡团的哨兵,连夜将信送到花雨山武工队驻地。武工队员天黑破寨而入,与还乡团展开了激战。还乡团丢下一大批抢来的财物仓皇逃跑了。被关押的村民终于获救。忍无可忍的村民铁了心要与还乡团斗争。出事的第二天,村里的6名青年就报名参军,赴前线作战。为了解放全中国,之后村里又有4名青年报名参加了解放军。 解放战争时期留在村里的人,积极为子弟兵抬担架、运给养,妇女做军鞋军袜,儿童站岗放哨查路条。全村人全力以赴支援子弟兵作战。马官庄人为共和国的建立,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有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马官庄村历来缺水,人畜用水全靠肩挑驴驮到很远的地方取水。为了彻底解决村民吃水难的问题,村里投资5万余元,打机井一眼,埋设地下管道3000多米,使村民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 马官庄村人一向重视教育。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全村已有30多人考入各类大中专学校。1953年,马官庄的赵恒顺、亓宗法考入莱芜师范。1965年,赵恒超从莱芜一中考入山东医科大学,成为马官庄村的第一个大学生。恢复高考后,马官庄已有30人考取大学。2002年,马官庄村的赵克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授予化学博士学位。 马官庄村的村民自古就有热爱书画的传统。早在解放前,村里就成立了爱国书画组织,徐之增任书画协会会长。他们白天各干各的活路,晚上聚集在一起研究书法。徐之增的柳体字,赵延秋的宋体字,马璐的草书,当时在颜庄区一带都小有名气。 现如今,书法已成为马官庄村的文明时尚。每逢春节来临,上到八九十岁的老人下至六七岁的儿童,他们都挥笔泼墨,各尽风流。亓来笃的隶书,亓子荣的草书,马洪吉的正楷,赵恒顺、亓宗法的宋体,赵恒杰的行书,曾多次在市文化馆参展。 村中现有马、赵、亓、吕、徐5姓,以亓、赵姓居多。村民不分宗族、贫富,世代和睦相处,民风淳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