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
- 帖子
- 积分
- 5295
- 威望
- 点
- E币
- 个
- 相册
- 注册时间
- 2021-10-3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UID
- 877827
|
作者:讷言
谢缙经历了三朝,并且得到三位皇帝的重用,但后来他在官场上犯了一个很低级的错误,最后被锦衣卫扔到雪中活活给冻死了。
那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才华横溢的大才子谢缙最终走向绝路呢?
在654年前的公元369年,谢缙出生在吉水县的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祖父啊,叫谢子元,担任元朝安抚州通判,就是现在的江西省安平县,当时早就说谢子元死于乱军。而在史书中,并没有记载这个乱军到底是起义军还是当地土匪。总之,谢晋祖父是在兵乱中战死的。谢晋的父亲叫谢开,可能是因为父亲战死对他的打击很大,也可能已经看破了官场,从此不再出门为官,明朝后朱元璋还让他出来为官,但最终还是被他谢绝了。
谢家在当年地位非常高,不然明太祖朱元璋不会找他父亲来做大明的官员。虽然谢开不想当官,但他不想让儿子也像自己一样天天待在家里,还是希望儿子将来能够有所作为,于是他将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对儿子谢缙的培养上。后来,谢缙并没有辜负了他父亲的一片苦心,在19岁的时候就跑出去,从此开启了自己的仕途生涯。当时明太祖朱元璋非常喜欢谢缙,而且还让他经常在自己身边。朱元璋担心谢缙心里害怕,不敢说话,于是就跟他说了,我和你从道义上是君臣,但从恩情上如同父子。你应当知无不言。当听到这儿,对于在社会上打拼多年的朋友来说,这不是开玩笑,对老板知无不言,这不是没事儿找事儿嘛?说多了很可能被开除,更别说皇帝了,不小心这命都没了。但是对于刚进入社会的小白来说,他们根本不知道,有时候老板说的一些话是不能当真的,如果不能很好的揣摩领导的意思,后果是很严重的,所以现在呢?就是刚进入社会的时候,他听到**跟他说这样的话,非常激动,到家以后,加班儿写下12万字奏章,这封万言书涉及的内容非常多,主要是写了朱元璋的错误,朱元璋看到万言书后,不仅没有生气,还称赞他很有才华。谢缙一看,果然没有拿我当本人,我还得继续努力。回到家继续加班儿,又写了一份儿《太平十策》,阐述了自己政治思想和治国理念,其中又说了一些皇帝的错儿。朱元璋生气了。正常情况下,朱元璋的脾气上来了,早就把他挂掉了,但这一次朱元璋还是忍住了。再后来,明朝开国功臣李擅长因为胡文慵滥用权力被朱元璋处死。此时朝中的大臣们回避还来不及呢。谢缙可倒好,他直接写了一份奏书,替李擅长开脱。这次朱元璋真的生气了,但还是没有杀他。老师朱元璋叫谢缙家长过来。谢缙的父亲来到京城,朱元璋就跟他说,你的儿子属于大器晚成的人,年轻时不应该太过冒进了。如果现在带着他回家,在家中好好读书,沉淀十年之后,必成大器。此时朱元璋心里应该是在想,你赶快把他领走,让我多活几年,也让他多活几年,不然我会忍不住的,到时候他肯定会把他挂掉的。
就这样谢晋回家了。八年后,明太祖朱元璋驾崩,朱允玟继位,谢缙在家听到消息后,赶紧去京城向太祖哭安。有些大臣一看,这十年时间还没到呢,你谢缙就赶来京城,而且谢晋母亲去世还没有下葬,他父亲年纪也大了,有90岁的高龄,你谢缙居然不管家人就出来了。第一,违反皇帝的命令,第二,不孝,私德有问题,最后他被建文帝安贬到了贺州,也就是现在甘肃兰州的西北。
再后来,又个叫董文的大臣跟建文帝说,谢晋这个人很有才华,就是说话直接,实际上是可以重用之人。建文帝听了董文的谏言,招谢晋回京。谢晋回了之后,他面临着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此时燕王朱棣已经起兵对抗朝廷了,要么选择跟随建文帝一直不投降,要么选择朱棣直接跪下。这一次,谢谢想了很久。后来他开始收拾东西,亲自去迎接朱棣。然而,他肯定有朋友会想到方孝孺,当年他誓死不降朱棣,最后被屠死,还被灭了十族,这谢缙和方孝孺还有些不一样,他在建文帝之时,没怎么真正得到重用,他心里是委屈的。对于谢晋来说,不管谁做皇位,都是朱家的天下,也许他是愧对建文帝朱允玟的,但他并没有背叛大明帝国。此时他要选择一个好老板,你是没有错的。朱棣当上皇帝以后,对谢晋也非常重视,就让他主编《永乐大典》,此时,谢晋达到了人生的巅峰。《永乐大典》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简单的说,它就是明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百科全书。它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下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七八千种,所说的内容呢,包括了文学、哲学、历史、地理、宗教以及各种技术等等,共计七千万字也被誉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清朝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是存在删减与更改的,而《永乐大典》基本上全是原文资料,非常的珍贵,因此《永乐大典》具有更高的学术研究和史料价值。其实永乐大帝经历了前后两次编写,当年谢缙接到皇帝命令后。只用了一年时间就有了,朱棣看到后非常不满意,要求重新编算一款,而且这次朱棣让姚广孝参与进来,后来搜集第二款。这次朱棣看到了十分满意。正式命名为《永乐大典》。此时的谢缙在朝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如果他这个时候老老实实,那么可以荣华富贵,衣食无忧。然后谢晋的老毛病又犯了,最终让他丢了性命。
当年明成祖朱棣登基以后,他一直在考虑立太子的问题,如果按照立嫡立长的惯例,那长子主要是肯定是大明帝国的储君,这个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朱棣不太喜欢朱高炽,他喜欢第二个儿子朱高煦,因为朱高煦无论是外形还是脾气性格,包括军事能力等方面儿都特别像朱棣,因此朱棣一直在考虑另立储君的事情。有一天,朱棣就让谢缙来到宫中,对于立储之事让他畅所欲言。此时谢晋忘了当年朱元璋叫家长的事情了,他没有回避,表达了自己拥立朱高炽的想法。但这个答案肯定不是朱棣想听到的。谢晋也明白,于是就说了三个字“好圣孙”。朱棣听到后大笑起来,这位“好圣孙”就是朱棣最疼爱的皇孙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谢晋的意思啊是说如果这个皇位传给朱高炽的话,那未来大明帝国的皇位就会传给朱瞻基了。就这样,皇位的事情被定了下来,但谢晋这样儿做,也彻底得罪了朱高煦。自古以来,立储是一件非常敏感的事情,如果换做其他大臣,恐怕避之不及,因为如果说错了或者说多了,会遭到皇帝和皇子的嫉恨。甚至会危及全家的性命。但此时谢晋不懂,谢晋他还很高兴,帮皇帝终于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但他却不知这件事情也为他敲响了丧钟。谢晋得罪了朱高煦,这后果也很严重。朱高煦不断寻找机会,准备除了他,再加上一些大臣弹劾,最后啊谢缙被朱棣贬到了四川。如果此时他能够看清现实,从此低调做人,还能得到善终。但是谢晋不甘心,他在等待机会,准备重回朝堂。
后来谢晋因走错路线。来到京城以后,他才知道朱棣御驾亲征了,那怎么办?不能白来一趟呢?结果他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居然去见太子。
这皇帝不在京城里,去见太子,这是什么意思呀?自古以来,皇帝最忌讳的就是太子和大臣走的太子。此时,朱高煦一看机会来了,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朱棣。朱棣听到后非常生气,但此时谢缙已经离京了,朱棣工作很忙,暂时就没有处理他。然而,谢缙却在作死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当时谢缙在南下的路上经过老家江西,她看到有些地方出现水患,有些地方却有旱情,于是他写了一篇奏章,提出兴修珠江的水利工程的事情。朱棣一看勃然大怒。之前的事情还没完,你居然还敢找事儿,今天实在是忍无可忍了,直接下令让锦衣卫把他逮捕。
13年后的一天,刑部呈上囚犯名册,要明成祖朱棣过目。朱棣很认真的看着每个官衙的犯人名单,他翻着翻着,忽然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谢缙,当时他跟锦卫说,这谢晋还在世呢?
这句话说出后,锦卫首领如果听不出是什么意思,那他这个工作可以不用干了。很明显,皇帝这是动了杀心,想要彻底除掉谢缙。这位锦衣卫首领出了皇宫后,就马上前往谢缙的囚室和他见了一面。谢晋一看几位首领来了,本以为又要揍他一顿,结果这次,不但没有揍他,反而给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谢缙看到这架势后,立马明白了自己的生命已经走到终点,然后谢晋有说有笑的大吃了一顿,没一会儿就醉了。随后,他被进一位锦衣卫扔到了雪地中。就这样,谢晋被活活被冻死了,终年46岁。当年谢缙在喝酒前,他应该彻底明白,人活一辈子,功名利禄不过是一时生意,金钱财富也不过是过眼云烟,到最后什么也留不住。他应该也明白了,在这个世上,有些话不必言明,有些事无需揭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