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616|回复: 3

钢城大汶河传说(123)刘家庄村(田茂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15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本帖最后由 网易山东文学 于 2023-2-15 21:05 编辑

640.jpg
   刘家庄村,东依汶源街道,西、北与黄庄一村相连,南与马家庄村相接。莱(钢)韩(旺)公路穿村而过,公路将村落分为两部分。全村500口人,耕地387亩。
该村以姓氏冠名为刘家庄。因莱芜有西刘家庄,民间故称此村为东刘家庄。
   刘姓,最早一支刘姓源自尧的后裔刘累,故刘累为刘姓得姓始祖。刘姓望出江苏彭城。 截至2013年,刘姓有人口近7000万,占全国人口的5.34%,在王、李、张之后排第四位。刘姓建立了西汉、后汉、南汉等政权。
  据史记《汉书》《通志·氏族略》和《中国姓氏》所载,刘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的改姓。最早的一支来源于祁姓,是帝尧的后裔,形成于夏朝后期,出自今河南鲁山。祁姓之刘有同出一源的两支:一支直接出自刘累,形成于夏朝;一支出自刘累后裔士会,形成于春秋初期。
  刘累生于夏朝后期,曾经跟着精通养龙技术的豢龙氏学过驯化龙的本领,为夏朝第十三帝孔甲驯养4条龙,因而被孔甲赐姓为御龙氏  。刘累在为孔甲养龙时住在今河南偃师县南 。后来,由于饲养不善,死了一条雌龙,刘累怕孔甲治罪,就偷偷地带着家眷南逃到鲁县(今河南鲁山县)躲了起来。刘累的子孙以刘累的名字为姓氏,就是中国最早的刘姓。
  刘氏早期主要是在北方发展繁衍。公元前300多年前,刘姓开始向河南及江苏传播。战国时有个叫会的晋大夫,他有子孙留居秦国,称刘氏。至战国后期,秦国灭了魏国,刘氏宗族随秦军进入魏国都城大梁,即今河南开封。他的十世孙在魏国任职,魏灭后迁至大梁,生子刘清辗转到今江苏等地。
   汉朝是刘姓的鼎盛和发展时期,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分封同姓于各地,其后支派繁衍,于是彭城、尉氏、临淮、南阳、广平、丹阳等地皆有刘氏。西汉初累计皇子封王30余人,封侯者达400余人。汉王室大封同姓王侯的结果使刘姓贵族遍布于大江南北,他们各据一方,很快成为各地有权有势的大家族。总之刘姓以皇族为主脉,经历大汉400多年的繁衍发展,人口急剧增加,成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大姓。但刘姓人口仍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地区,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北部、安徽北部以及山西太原地区。此外,湖北荆襄地区、湖南长沙地区、江西九江地区也有刘姓望族。汉末三国之际,中原的刘氏为避“董卓之乱”不断向四方迁徙,主要是向东南投奔孙吴和向西南进入四川投奔蜀汉。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北方又一次陷入战乱,中原刘姓与其他姓氏一样,为避战乱,向南方、东南和西南迁移,部分迁往日本和朝鲜半岛。从东晋到唐朝,中原地区向南方和东南地区的移民从未间断,移民越来越大,地域越来越远。
  唐宋时期,刘姓已遍布大江南北,“遍地刘”已初步形成。刘氏开始迁往两广, 唐末中原人口大批移民福建,这也包括刘姓人群。 南宋宁宗嘉定年间,河南宣抚使刘龙第七子刘开七,在广东潮州任官,子孙遂居于兴邑,人丁兴旺,支派益繁,后又自兴宁分散至许多地方;北宋时的《广韵》列刘氏郡望有25个。
  从明末清初开始,闽、粤刘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
  传说,明宣德十年(1435年),天气大旱,刘姓从诸城乞讨此地定居。因后继无嗣,过继沙岭子村民春和公,以祈人丁兴旺,立“春和碑”一座。该村刘姓为多数,以姓氏冠名刘家庄。因莱芜有西刘家庄,民间故称此村为东刘家庄。
   刘家庄,村中有一条河,舒缓静卧,南流汇入牟汶河上游。河东叫东庄,河西叫西庄。西庄街中心有一株古槐,虬劲苍郁,三四人方能合围。一年四季树上栖息着各种鸟儿,古槐树洞可容数人藏身。由于年代久远,有人说树有灵气,旧时每逢过年过节还能享受人间的烟火。盛夏之时,村民都聚于此处乘凉玩耍。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毁坏。
据说有一村民在毁树的前夜看到一白胡老头从树中走出西去。离古槐的西边4米处,有一古碾和古井隔街相对,石碾经年累月,碾盘因长期碾轧而成槽状,虽然石碾已无大用途,至今却犹见其古韵。古井为青砖所建,取名“济民井”。由于年代久远,井台、井盘光滑细腻。现古井已埋,巨石犹存,从现存的雕花牛槽、巨型青石水槽中也能反映出村庄的繁荣兴旺。
   刘家庄村民自宣德十年(1435)居住此地,繁衍生息,世代和睦相处、民风淳朴、勤劳勇敢。自新中国成立之后揭开了新的篇章。1955年成立初级社,有18户加入。1956年转入高级社。1957年成立人民公社,社长刘传,主任刘增财。
  1970年开始“农业学大寨”,先是迁坟平墓开发土地,后进行东庄的整体搬迁和搬土造田,开发200余亩。为改变灌溉条件,从1971年兴修水利。先后打机井2眼,建二级提水站一处,使十年九旱的山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田。并修路近1.5公里,建设高架桥一座,初步改变了运输难的问题。1986年村里进行农业产品的种植结构调整,使人均一亩小果园的计划得以落实,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西岭、北岭,苹果树、桃树连片,成了刘家庄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刘家庄村民自古勤劳耕作,精明经营。1978年刘增堂买车搞运输,率先致富。村里还投资几万元建成了具有现代化水平的粉条场,安排劳力20人,产品远销外地。复员军人刘训-放思想、敢为人先,以大胆的思路,充分利用莱钢的优势资源投资建成工厂一座,安排莱钢分流人员多名,现已有固定资产几十万元,成了村中首富。村民刘俊成是种植蔬菜能手,附近村庄都有人前来请教,交流经验,在他家中开起了“互交会”。
  刘家庄村自明朝迁此。村民在每个历史时期都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牟国的文明建设增添了新的光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5-1-20 21: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