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马庄村,东靠黄羊山,南面葫芦山,西接九龙山,成簸箕形,开口向北,东西筑一大坝,三山夹一水,形成山区人工湖即葫芦山水库;牛马庄村就坐落在大坝以北。汶水自南向北,经葫芦山水库,沿村西穿流而过,与吕家林村隔河相对。二O五国道绕村东与铁路交叉直通钢城区。牛马庄村地处丘陵地区,耕地265亩,182户,568口人。 明洪武二年,李姓由山西迁此建村。 李姓,为全国第二大姓。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皋陶(一作咎繇,嬴姓,一说:姬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先为理氏,后为李氏。 至商纣王时,世袭为理官的理徵因直谏触怒纣王被杀,其子利贞随母亲契和氏逃难,后到豫东鹿邑定居。因沿途食李子(木本植物的果实)得以生存,为了报答“李子”保命之恩和躲避纣王的追捕,并且理、李同音,自利贞开始改理为李,从此中国有了李姓 。得姓始祖为李利贞,李耳为十一世。 先秦时期,李姓的活动由河南开始,到战国末,李姓的活动地域已扩大到山西、河北、陕西、四川、湖北等地。秦汉时期是李姓向各地迁移的重要阶段。秦始皇平定南越和西瓯时,李姓始入两广地区。李耳的后裔入甘肃,发展为陇西李姓的望族,居河北的成为赵郡李姓的名家。东达山东,东南抵赣浙苏,南面南海及北部湾。唐朝是李姓的鼎盛时期,陇西李氏王朝传19帝,历时289年,李姓贵为国姓,各地都有李氏的皇亲国戚,李姓人口迅速膨胀。唐朝初李姓开始大批进入了福建和海南。明朝时,李姓进入入台湾。 600年期间,李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同时,向西南和东北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流动方向。 唐代是李姓族群的急剧膨胀期,赵郡李氏、陇西李氏、赐姓李氏、唐宗室后人多达官贵人,一夫多妻制的生活,使李氏人丁兴旺,在当时已成为全国大姓。但随着朝政的变化,在唐代即有许多李姓人物贬官南下,又有许多人为免遭祸害而逃至全国,使李姓遍及全国。 唐代以后,出于多种原因,李姓播迁更加频繁,分布地更为广泛。其中,迁徙人数较多的是宋朝“靖康之变”时的南迁。 元末明初的政权更迭,以及明际的"靖难之役",主战场布置在山东西部、河北、河南北部的部分地区,迁延数十年,民不聊生,造成百姓得流就食,四散逃离,致使十室九空。 明廷在政权稳定之后,从山西平阳、太原一带(晋商首富李家大院族谱可以佐证当地富庶安定),向华北的荒芜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明代进士登科录》、阳泉李氏族谱等可以佐证)。 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定居于今冲绳岛那霸市近郊的久米村一带。据《明会要》记载,明洪武二十五年,明朝曾赐给琉球国“闽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令往来朝贡”,其中就有李姓。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 明末清初,四川经过多年战乱,康熙七年(1668年),四川巡抚张德上书朝廷,要求朝廷动员全国人员往四川迁徙,川内李姓较多都是从湖广宝庆府等地迁来,便形成了“湖广填川”。 清朝及民国时期,李氏族人移居海外者更多。 传说,明洪武二年,天下大旱,民不聊生,李老汉由山西迁徙而来。因以贩卖牛马为生,故取名牛马店。据说,此处土地肥沃,草木茂盛,是放牧牛马的好地方。李老汉的牛马店里圈养着99头牛、99匹马,每次到牟汶河饮水,就变成100头牛、100匹马。李老汉奇怪,个个以小红缨作标记,可100牛马上也都有标记。人们以为,此处一定有神牛、宝马,是风水宝地,于是改名为牛马庄。
老庄东西向,分前后两大街,前街主要是李家村民;后街是其他姓氏村民。村东西南北各有一盘石碾,石碾旁边各有一眼老井,现都已枯涸。 解放前,村西有一条莱新古驿道横穿而过,整天车水马龙,往来行人不断。依仗地理优势,村里开起了“李家客店”,兴起了许多手工业。“秀成木匠铺”远近闻名,“通坊”业主李训笃生意兴隆,杨法启的狗肉店驰名四乡。这条路不但养育了村民,还有一段光荣的革命历史,著名的“葫芦山伏击战”就在此打响。 解放后,此路迁到村东,经过两次改道,拓宽成为现在的205国道。村民的生活自解放后不断提高,生产方式随着历史的演变不断变化。 1952年成立了变工组;1953年成立互助组1956年加入万丰社,社长蒋佃和。1960年大队下设三个生产队,实行“人劳各半”分配,后来实行按劳分配加照顾的分配方法。村中没有劳动能力的被列为“困难户”、“五保户”,受到村里的照顾。1982年开始分地到户;1984年,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队解散。 1965年8月,集全县民工在村南筑起了一条长约600米的大坝,拦住了牟汶河水,修起了葫芦山水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1971年“农业学大寨”,在牟汶河东岸造地50亩,修了一条防水堤;在黄羊山上整地200亩。1975年在村南建起了一个扬水站,提水至黄羊山半山腰,层层梯田绕山转,片片水果香满山。1976年,依靠莱钢的发展,牛马庄成立了莱钢蔬菜基地,定点、定量、定品种为莱钢职工供应蔬菜。改革开放以后,牛马庄村蔬菜种植面积由50亩扩大到200亩,由露天种植发展到温室大棚,销售地点由莱钢扩展到莱芜、新泰,花色品种多样,打破了季节种植,真正走上了依靠科技致富的路子,村民生活也大大提高。 现在全村有:李、马、张、吕、赵、吴、刘、孟、乔、徐、杨11姓,陆续迁聚,其中李家人口最多。居民世代勤劳勇敢,生息繁衍,和睦相处,团结协作。
|